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百胜和麦当劳引入国内战略投资者 谋求转嫁业务风险

食品饮料  2016-7-13 9:48:2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洋快餐在中国市场拐进业绩下坡路后,以百胜、麦当劳为首的洋快餐企业纷纷通过股权转让或出售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引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投资者。而这一举动的目的则是试图将中国市场存在的业务风险转嫁出去”。

  一面是资本买家竞相追逐,另一面是卖家追加新投资要求,不断提高身价。

  故事的主角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麦当劳也在寻找自己在中国区的战略投资者。据公开报道,麦当劳目前正在筹划出售中国区业务的特许经营权。

  “洋快餐在中国市场拐进业绩下坡路后,以百胜、麦当劳为首的洋快餐企业纷纷通过股权转让或出售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引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投资者。而这一举动的目的则是试图将中国市场存在的业务风险转嫁出去。”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说。

  纷纷引入国内战略投资者

  时间回到9个月前。

  去年10月,百胜发公告表示,打算分拆中国区业务,计划让百胜中国在纽交所或香港上市。按照计划,百胜中国打算在今年底完成分拆后单独上市。

  与此同时,百胜计划通过转让百胜中国19.9%股权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百胜在中国内地拥有5000余家肯德基、1500余家必胜客餐厅、300家必胜客宅急送、15家东方既白和250余家小肥羊餐厅。

  作为餐饮界“财大气粗”的巨头企业,百胜的举动一时间引发市场轰动。时至今日,无论是业内还是媒体对百胜股权转让的关注热度依旧不减。

  有消息称,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表达了收购百胜中国100%股权的意向,投资团体成员包括KKR和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等。而此前亦有媒体报道,百胜已就出售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和数家金融机构展开洽谈。。

  “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占据百胜集团业务半壁江山,将中国业务分拆完全具备独立上市的条件。”朱丹蓬说,“业内还是比较期盼的,尤其是百胜中国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点。”

  相对于“财大气粗”的百胜,麦当劳亦未闲着。

  今年3月麦当劳中国宣布,将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加速在中国内地的扩张,未来5年内计划在中国内地、香港、韩国三地新开1500家。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共经营约2200家餐厅,大部分为直营。

  从2014年开始,麦当劳开始加速特许经营的步伐。截至2015年底,这一比例已经从2014年的20%涨到35%,这意味着麦当劳770家门店已经开展授权经营。

  最新的消息显示,三胞集团与首旅集团组成的并购团已经进入麦当劳的第二轮竞标。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胞集团、格林豪泰酒店等将参与麦当劳在9月进行的第二轮竞购,以期出售其中国业务20年的特许经营权”。知情人士公开对媒体透露。

  “但从资本层面引入投资后,麦当劳加盟店的比例有望直线上升。”朱丹蓬判断。

  业绩下坡路上不得已的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洋快餐企业在中国区业务的萎靡不振无疑是麦当劳、百胜集团纷纷通过股权转让或转让特许经营权等动作的原因。

  事实上,随着国内餐饮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相对较大的百胜,近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三四季度,百胜的中国市场业绩分别下滑14%和16%;2015年前两个季度继续下滑,三季度的复苏仍然低于预期,直到四季度才开始回暖。

  在百胜集团公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长2%,但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其中,肯德基与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分别下降4%与5%。

  进入到2016年,百胜旗下的肯德基业务销售稍有起色,但必胜客的业绩还依然不甚理想。

  百胜公布的2016年截至3月9日的季度业绩显示,百胜中国店面首季同店销售增长6%,虽然肯德基餐厅同店销售增长12%,但必胜客营收则下降12%,远高于市场预期的下降3.7%。

  实际上,百胜的最大竞争对手麦当劳日子也不好过。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爆出福喜事件后,麦当劳在中国的同店销售曾经连续四个季度下跌。根据财报,2015年麦当劳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54.1亿美元和45.3亿美元,较2013年各下跌了9.6%和19%。

  值得一提的是,麦当劳在直营店经营业绩上明显逊于特许经营店。

  据麦当劳年报数据显示,全球特许经营店2015年利润为72.8亿美元,几乎是直营店的3倍。而且最近几年,其直营店的利润迅速缩水,2015年25.1亿美元的直营店收入相比2013年的33亿美元已大幅下滑。

  “在这样的业绩境况下,百胜、麦当劳作出股权转让或出售中国区的特许经营权的行为就好理解了。一方面有挽救业绩的动因,另一方面也是在甩包袱,轻装上阵。”朱丹蓬说。

  意在转嫁业务风险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促使百胜、麦当劳等企业急切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呢?

  “国内餐饮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是大背景。此外,目前有很多的快餐平台,比如饿了么、百度糯米等,已经把洋快餐的‘快’字抢掉了。同样是平台,洋快餐在‘快’方面没有了优势,同时伴随着产品又比较单一,所以说百胜、麦当劳的利润不断地下滑。”朱丹蓬解释。

  “除了电商快餐冲击、中餐连锁快速发展冲击的原因外,洋快餐经过在中国市场30年的发展已经趋于饱和,消费群体对其产生消费疲劳也是一大原因。”食品饮料行业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说,“此外还伴随着食品安全教育的冲击,麦当劳、肯德基被贴上了垃圾食品标签。”

  在徐雄俊看来,面对业绩境况,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选择在资本层面退出中国区业务,更有出于转嫁业务风险的考虑。“外国的资本可能看的更加长远一点。”

  朱丹蓬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股权转让或出售特许经营权后,百胜、麦当劳均能实现‘旱涝保收’。”

  那么,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百胜中国以及麦当劳的业绩显增长颓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多家本土资本企业青睐他们呢?

  “尽管百胜、麦当劳等洋快餐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碰到问题,业绩受到影响,但他们的技术、管理经验,仍然值得国内企业学习。”朱丹蓬说,“优越的地理位置、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也是中国本土资本所看中的。”

  徐雄俊则表示,外资企业在华经营困难,反而突出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机会。“从短期来看,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中国市场还是很具有市场优势。”

  “从百胜、麦当劳的角度,它们目前的策略还是比较明智的,利远远大于弊。对于洋快餐而言,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方是否为一剂良药,最终时间和市场会给出答案。”徐雄俊说。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79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政策利好,政务云市场云潮涌动

2015年以来,政务云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与之前两年相比,市场规模增长显著。纵观其中原因,政府政策推动是最...[详细]

老有所养,逝有所安——老龄化背景下的

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老人财富的增多及421家庭结构的产生,促使社会养老居住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更加重视精...[详细]

我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从市场角度我们将中国的疫苗市场分为三类,计划免疫类儿童疫苗、自费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每个细...[详细]

“十三五”期间高端医疗前景广阔,中国

1、产业背景近年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详细]

健康中国,体检行业酝酿千亿商机

专业健康体检是朝阳产业,未来将保持25%的速度增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健康体检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起步较...[详细]

外贸高压之下的华丽蜕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