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不该傍腾讯的大粗腿
2016-7-13 10:54:0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表面上,两家势同水火,不共戴天——腾讯将头条视作重要竞争对手,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两大客户端加紧运营,腾讯启动企鹅号以及芒种计划,拿出10亿人民币补贴扶持内容创业;更早一些,今日头条启动“千人万元计划”吸引作者到自己的头条号旗下。
两家在展开自媒体作者争夺战的同时,在“机器分发资讯”上,也全线角力。然而曾经的劲敌一夜间联姻的案例,在过去一年频繁上演: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58+赶集、携程+去哪儿等。再多一笔孽情,也没啥好奇怪的。
合同的事情,无非是个你情我愿。但我却认为这个时候,让今日头条归于腾讯羽翼之下,并不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对今日头条,对目前的互联网行业,还是对张一鸣自身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事情。
最后一支有望搅动BAT格局的力量不应被收编
今日头条两年前C轮1亿美金融资时,估值为5亿美金。按照传闻中80亿美金的估值,今日头条将创造两年估值翻16倍的神话,并在估值层面一举超越新浪微博,或者新浪+搜狐之和,仅次于BAT、京东、网易和小米。这不能叫独角兽,简直就是成精了。
现在的今日头条,即使短期内不寻求下一轮融资、上市或者并购,也早已经成为一只“超级”独角兽,并且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可称硕果仅存的几只独立发展的力量之一。今年的营收目标是60亿,作为当今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之一,是有一些希望仅凭自身发展,就成为与BAT同等体量的巨头的。
如今BAT垄断整个中国互联网,此前规模较大的现象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比如美团、滴滴、京东等或早或晚都投入了BAT其中某家的怀抱。360、小米等曾被寄予厚望,可能到达和BAT同等地位的企业,如今也风采不复当年。
遥想当年腾讯还被骂为“狗日的”的年代,创业者多心怀独立发展之心,对巨头避之唯恐不及。如今,不抱巨头大腿的创业者简直会被称为异类。由此,可以说国内的互联网生态正处在比以前更趋畸形的边缘。在这个时候,破除BAT对行业资源、人才和资金的事实垄断,拥有一些保持独立发展的企业,互联网的生态才能更健康。
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用算法来分发信息。尽管目前今日头条的体量,尚比不上整个腾讯OMG,但在技术上,数据上,产品上,头条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占据了移动流量大节点的今日头条,它是有底气在未来做一些挑战BAT格局的事情的。
但最后一支野蛮的暴力山头,现在被BAT收编了。
投靠腾讯很可能导致多方受伤
腾讯收编了今日头条,能消化掉吗?
假设头条真的一夜之间“卖身”成功,大概有以下事情会发生:传闻表示,类似京东吃掉易迅,搜狗吃掉搜搜的方式,腾讯新闻客户端与天天快报,可能将在本次战略投资后打包放入今日头条之中。
不管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腾讯新闻三者最后留下哪个,哪个都会直接成为中国新闻客户端行业的垄断性王者,而很显然留下头条的可能性最大。然而,不同于今日头条或者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是和腾讯网这个传统门户一体两面的存在,如果它的品牌要和今日头条整合,由此避免内部竞争,将面临更大的问题。
首先,腾讯OMG旗下的腾讯新闻、天天快报,以及腾讯门户(包括无缝嵌入的腾讯视频内容),都欣欣向荣,并不存在当初吸收京东、点评、搜狗时候,腾讯自身业务孱弱,扶不起来的问题。
而今日头条从产品形态上看,和OMG旗下的原有产品,在功能上多处重合。不管谁替代谁都将是相当尴尬的事情。而两者完全独立,继续如现在一样打仗抢客源,那投与不投又有啥区别呢?
举一个和自媒体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例子吧。两者此前各自推出的一系列自媒体补贴计划,一旦合并,也将变得很尴尬——至少这会让自媒体作者们尴尬,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司机补贴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就是自媒体们的明天。而作为内容聚合平台的源头活水,伺候不好作者们,今后对平台也会是一个伤害。
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假设二者合作以后,张一鸣必然会在各种公开信内部邮件中信誓旦旦的保证头条独立发展,自己充当联席CEO之类。而观察上文提到的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合并,其产品和团队的结局显然不会如此一帆风顺。
在今日头条之前,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张一鸣曾经先后创办过酷讯、饭否、九九房。从个人的角度,现在投靠腾讯,无非是让自己的连续创业名单上多了一个今日头条而已;而他自己,则离成为“伟大企业家”的可能性,越来越远了。
如果此事成真,我想性格内向的张一鸣,半年以后会悄然退出,然后像一个被抢走玩具的孩子。唉,何必呢?
- 今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情况汇总
- 用比特币赚钱的一万零一个方法
- 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手机厂商的应用分发机会在哪
- 避险模式开启下应该如何配置个人资产
- 萨德系统在韩国部署,三星或将成最大受害者
- 一山不容二虎,印度电商能否挡得住亚马逊?
- 中通快递在美申请IPO,计划筹措10-20亿美
- 科技巨头造车,让汽车驶出手机是当务之急
- 形势对宝能系已经越来越不利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