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反对地方保护主义
2016-7-11 8:36:5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各地鼓励采购本地产品的行为很普遍,有的甚至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这样的做法将被规范。 7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已经于7月1日在省级部门正式实施,2017年起县市政府及各个部门要在省级政府指导下全面推开。
该意见的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规范政府相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措施,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该意见提出了两条兜底性条款,一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二是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
胡祖才指出,下一步要组织实施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者,包括制定产业政策的相关部门,增强对竞争政策的理解。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自觉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工作,使两者能够很好地协调和融合。
地方保护割裂市场
长期以来,各地为了发展当地经济,采取了多重措施来促进当地品牌产品在本地销售。
某省工信委2015年发布《鼓励优先采购本省主要工业产品政策实施细则》指出,对于采购钢铁、机电类等本省商品,达到一定数量的,按照销售额给予2%补助,购买方累计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某地工信委发布关于2015年汽车消费月活动购车奖励实施方案提出,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本地企业生产的指定车型整车和专用车的消费者(包括单位和个人),均可获得政府奖励。购买车辆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政府奖励2000元;购买车辆价格不足10万元的,奖励1500元。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各地实施保护主义,鼓励地方政府和消费者买本地产品的行为由来已久,这给中国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被分割成若干个市场,不只是政府采购,集团采购(出租车)都有限制性情况存在。有的地方表面上找不到地方保护主义文件,实际上背后涉及到上牌照问题。
“像电动车比亚迪做得较好,但是产品却在很多城市进不去,有的地方要求除非比亚迪在当地建厂,否则不让进。这在整体上伤害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无法实现优胜劣汰。”贾新光说。
对此,上述意见指出,尽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公平竞争环境逐步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企业垄断,以及违法给予优惠政策或减损市场主体利益等,这些不符合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
胡祖才指出,下一步各地要自我审查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政策制定机关在制定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自我审查,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同时,强化外部监督,保障公平竞争审查的效果。
上述意见指出,各地要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制定政策措施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国务院: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
- 辽宁: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需设治未脖科
- 督察组将进驻江苏、江西等8省 进行环境保护督察
- 两部门发文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实施
- 东莞明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补偿 拟不低于市场价
- 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2020年基本形成
- 医疗服务改革提速 力推按病种收费
- 社科院建议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开征房产税
- 北京延迟退休或五年内实现 推动京津冀医保定点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