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提高软价值,才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补短板”

其他行业  2016-7-8 16:59:1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确如此。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在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中,我们却只看到华为(第88名)和联想(第100名)两个中国品牌。看看我们身边,国内的游客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抢购奶粉上了媒体头条,一年前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还在抢购日本的马桶盖,就连作家莫言去德国开会时,也要买个德国的高压锅背回来。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确如此。从经济体量来看,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在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中,我们却只看到华为(第88名)和联想(第100名)两个中国品牌。看看我们身边,国内的游客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抢购奶粉上了媒体头条,一年前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还在抢购日本的马桶盖,就连作家莫言去德国开会时,也要买个德国的高压锅背回来。

  中国为什么缺少有价值的品牌?是因为中国产品质量不行吗?这是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印象,国务院的文件中也指出,中国“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的智能马桶盖实际上是made in China,有很多国际大牌实际上是由中国工厂代工生产(尽管这些国际大牌企业没有公开承认过)。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生产一流产品的能力。是因为中国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吗?好像也对,但是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是美国的41%,但是增速确达到了美国的2.4倍。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仍将保持这样的增速,预计2018年中国广告市场的贡献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可见中国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的观点也不成立。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制造业成为跛足的巨人?——是缺少软财富思维。

  在工业硬财富时代早期,人们看重的是硬财富本身的使用功能,到了工业硬财富时代晚期,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生产能力已经让我们进入一个“丰裕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消费带来的精神体验,能否给工业硬财富附加更多的软价值,成为持有国际大牌的跨国公司角逐的战场。食物早已超越充饥的基本效用,是否能够带来养生、健康、身份和文化的体验,才是它是否受欢迎的决定要素。衣服也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基本效用,是否能成为时尚和身份的标志,才是它能否实现价值的根本。正如滕泰先生所著的《软财富》一书中指出的,“当拥有软实力的国家掌握了消费性财富的潮流和主导权,那些仍然满脑子‘硬财富观’的厂商和劳动者就只能做苦力赚取微薄的‘硬报酬’”。于是就有了奔驰设计师那句著名的话——“我造的是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只有那些以生产软财富的思维生产硬财富的企业,才能在品牌竞争中胜出。

  我们看到,在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上,有超过50%的品牌来自美国,其中又有将近20家是不生产有形的工业硬财富,而只是提供软件、节目或者服务的软财富企业,像谷歌、埃森哲、JP.Morgen、万事达、迪斯尼、发现频道,等等。这些企业没有投资巨大的厂房,没有每天都在贬值和折旧的大量机器设备,没有遍布城乡的营销渠道,他们有的是高素质的研发、创意、分析和设计人员,有的是对客户精神需求的精准把握能力,有的是影响巨大深入人心的品牌,凭借这些脱离了地球矿产资源的“软资源”,美国可以在工业硬财富生产能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创造出超过7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2014年数据,而中国2015年出口总额为2.21万亿美元)。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进入软财富模式,中国经济也正在加速进入软财富时代。如果还抱着只生产工业硬财富的过时理念,中国制造业就将永远是跛足的巨人,因此中国制造业真正的短板就是缺乏软财富思维和软价值创造能力,发展软财富思维,提升软价值,才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补短板”。

  当然,过硬的硬财富生产能力是软财富时代的基础,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这个良好的基础,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手机、大疆无人机、海尔的白色家电等,都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同时,腾讯、阿里巴巴等软财富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因此,中国完全没有必要用马云说的“假货质量不次价格还低”的商业模式来赢得竞争。相反,中国正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软财富创造能力,如果中国的硬财富制造企业都具备了软财富思维,中国制造业这个巨人就将重新健步如飞!

  其实,从中国的代工行业中,也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以运动鞋行业为例,中国的运动鞋行业,最初也是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代工生产,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一些国内厂商开始发展自主品牌,逐步涌现出了一系列本土品牌,越来越重视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实际上就是培育自身的新供给创造能力和软价值。

  我们说发展软财富思维,提升软价值,才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补短板”。那么提升软价值的关键是什么?《软财富》中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尽快掌握软财富创造的规律,以及核心软资源的手段……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软财富的源泉——软资源,这些核心软资源不再是产能设备,不再是土地,有时候也不再是大量资金投入,而是软财富观、软要素、社会公众价值、创造性思维、软财富通道、软平台战略、俱乐部战略、精准开发客户需求的能力、软要素成长复制的文化环境、引导群体型认知的能力、适合软企业的信息和金融战略,以及相关的基础通信、人力资本、文化娱乐环境、自由商业模式等等。”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生态财富的源泉受制于地球表层生态环境、动植物生长规律、人们的生理需求等约束,其增长前景是有限的;工业硬财富源泉因为受到地球非生态资源和人们的需求限制,其增长前景也是有限的;只有知识产品、信息产品、金融产品为代表的软财富增长空间是无限的。只有大力发展软财富,增加新产品供给,才能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创造新需求,引导经济进入供给、就业、需求、创新互相促进、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我们要为中国的硬财富制造业附加更多的软价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软财富行业,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推动中国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在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升企业的软财富创造能力也是激发新供给、创造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75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我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从市场角度我们将中国的疫苗市场分为三类,计划免疫类儿童疫苗、自费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每个细...[详细]

“十三五”期间高端医疗前景广阔,中国

1、产业背景近年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详细]

健康中国,体检行业酝酿千亿商机

专业健康体检是朝阳产业,未来将保持25%的速度增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健康体检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起步较...[详细]

外贸高压之下的华丽蜕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详细]

政策红利不断,变压器行业乘风而上

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是继城网、农网改造之后,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掀起的输变电设备需求高峰,其中HVDC工程增多,7...[详细]

电影“IP+”构建文化娱乐新生态圈

文化娱乐内容持续IP化:纵观2015年,整个泛娱乐领域内最热的主题即是“IP”。IP是英文“Intellect...[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