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没那么轻松。
今天,学习小组推荐一篇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的稿子。这也是学习小组与中央网信办网络信息传播局联合推出的系列稿子,回答总书记在党校工作会议上的“十三问”。谢教授的文章回答的是: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很长,小组节选了其中三大段落,具体回答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谢教授的文字很通俗明畅,推荐给大家。我们也会在将来陆续推荐一些文章,和大家一起思考改革和发展的真问题。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考察去的是广东。在那里,他表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态度。2012年12月,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为什么如此重视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做过生动和透彻的阐释。
2013年9月,他在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决定的说明中,他列举了倒逼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他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尤其是深层次问题,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一再强调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里我仅举其中两个方面的例子:
首先,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讲的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不够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科学发展观谈了快十年,这个理论可以说深入人心,尤其是领导干部,恐怕没有几个人不懂。但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状况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发展不科学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就是以GDP论英雄的这种考核方式导致的。以GDP论英雄有它的合理性,因为GDP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且GDP的考核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过分重视GDP一定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两个方面的问题就跟这种考核方式直接有关系。
- 依仗“身份优势”,华润走了一步超级臭棋
- 经济转型须承受 “僵尸企业”缓解阵痛
-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仗
- 杨帆:欧洲或将全方位回归“小国寡民”
- 瞬雨:“独角兽”面目已经被泡沫遮盖
- 总书记指示国企改革透露出哪些重要信号?
- 陈志武:不赞成一行三会合并 监管竞争是好东西
- 万科董事们的命运将会是怎样?
- 百度地图是不是也开始“竞价显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