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车指标紧缩
平均每年10万个
根据规划,北京将完善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继续提高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在年度指标规模中的比例,研究普通小客车指标引入市朝配置方式的改革方案。2017年底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2020年控制在630万辆以内。
这意味着机动车的遗指标将再次紧缩,2018年至2020年本市机动车总增量将控制在30万辆左右,平均每年约有10万个有效指标,其中新能源车的比例将在目前4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今年和明年,每年各有15万个小汽车指标。
研究遇极端天气
错时上下班机制
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将重点调节高峰集中出行,研究建立早晚高峰遇极端雨雪天气实施弹性上下班、上下学机制,推动重点功能区内企事业单位实施错时上下班,大力提倡“互联网+”办公模式。此前,市交通委负责人曾多次提到,国贸、中关村等密集商务区将研究错峰上下班制度。
除了软性措施,北京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方面也有硬招。具体来说,针对雾霾天气和中心城区域拥堵情况,完善机动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政策。此外,还将研究完善外埠小客车高峰时段限行政策,引导外埠过境大货车绕行。
中心城不到750米
就可找到地铁站
另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建设M17线、M19线一期、平谷线等轨道快线,M3线、M12线、S1线等地铁线,以及服务CBD区域的APM轻轨;延伸既有机场线、M8线、昌平线以及房山线等运营线路。“十三五”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力争达到从目前的554公里增加至900公里以上,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750米覆盖率从65%增加至90%。这就意味着,市民乘坐地铁更加方便,在中心城大部分地区,不到750米就可以找到地铁站。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发展,中心城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从70.7%增加至75%,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0以内,即处在轻度与中度拥堵的分界线上。中心城采用公共交通通勤平均出行时间从“十二五”末的67分钟,控制在60分钟以内,平均缩短7分钟。公共交通日客运量从2160万增加至3050万人次。300公里范围京津冀主要中心城市平均出行也只需两小时。
5年内本市将试点
汽车“电子车牌”
5年内,本市将试点汽车电子标识,即俗称的“电子车牌”。每辆车将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方便交管等部门自动、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
另外,本市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开展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作。建立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清分结算管理体系,区域内全面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鼓励市朝运营。
通州打造快速环路
建多层次轨道线网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规划也同时发布。本市将针对副中心研究制定区域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推动建立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一条快速环路将环通州打造。
轨道交通将成为通州的交通脊梁。本市将加快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八通线南延、M7线东延、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市域(郊)铁路等多层次轨道线网建设,完善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其他新城及周边区域的轨道连接,引导城市沿轨道走廊有序发展。结合环球影城等功能区规划,城市副中心轨道网规划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东六环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京哈高速等道路功能将升级优化,广渠路、通怀路、潞苑北大街等主要道路将打通。
- 一直被疑云笼罩的巴铁初露面容 8月在秦皇岛市试
- 车市淡季 厂商扎堆添加团购“提振剂”
- 今年6月南非新车销量统计(分制造商)
- 6月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7%
- 老年代步车“任性”上路
- 今年5月份德国乘用车(分品牌)注册量
- 纠缠大众排放门,为什么放纵Jeep溜车门?
- 环保汽车未必真环保 应当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准入
- “优待”减少 新能源汽车能否自立?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