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低调、神秘的华润医药集团,如今赴港上市,让外界得以窥探傅育宁治下的华润医药产业帝国的庐山真面目。
从上世纪早期向大陆出口产品及医疗设备的商行,到如今成为国内除中国医药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3047.61万股系列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7.77%、70.83%、71.04%、66.2%、71.06%和72.64%。
除此之外,华润医药还对旗下上市公司作出提醒。截至目前,华润医药持有华润三九63.59%的股权,持有华润双鹤59.99%的股权,均已超过半数以上。
“如果我们未能取得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或华润双鹤的少数股东批准,我们涉及该等公司的交易未必能成功实施,从而可能对我们的整体营运效率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华润医药称。
医药帝国撩面纱
外界注意到,借着此次香港IPO的东风,华润医药帝国商业版图清晰浮现,即布局制药业务、医药分销和药品零售领域,系国药集团之外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
此前,外界对华润医药的产业版图,并不够了解,这家公司也鲜有对外发声,因此给人一种神秘感,而随着此次上市申请文件的公布,让外界得以窥探其医药帝国的棱廓。
华润医药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的1938年,当时华润集团的前身联合行开始在香港开展业务,并于1953年开始向中国大陆出口商品及医疗设备。
华润医药集团于2007年5月1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时由华润集团(医药)全资拥有。2007年,华润医药参与三九企业集团的重组,并于当年11月收购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的前身)的全部权益。
至此,华润医药集团的雏形基本完成,继而其展开了在资本市场的布局。2008年7月,华润医药收购华润东阿(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与聊城市国资委成立的合营企业)56.62%的股权,继而控制东阿阿胶23.14%的股权。
2008年11月,华润医药控股(华润医药子公司)完成从三九企业集团收购华润三九66.98%的股权。华润三九于2000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非处方药及中药处方药的制造和销售。
在华润医药重组历史上,不得不提到的是收购北京医药。通过对它的并购,华润医药的产业版图迅速扩大,一举奠定了在国字号药企中的地位。
2006年,华润股份参与国企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源”)的重组,借此收购中国华源当时的附属公司北京医药50%股权。2011年,华润医药进一步收购北京医药49%及1%的权益,最终持股100%。
完成收购北京医药后,华润医药间接成功掌控了第三家上市公司华润双鹤(北京医药当时拥有49.12%的股权),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及其他医药产品的制造。
此外,华润医药还收购华润医药商业于2013-2015年,占医药制造业务分部收入的29.6%、33.2%及31.4%。
而按销售收入计,最主要的产品阿胶块占华润医药2013-2015年医药制造业务分部收入的11.1%、14.2%及15.5%。
“我们依赖数量有限的主要产品。如果无法保持主要产品的销量、定价水平及利润率,我们的收入及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华润医药表示。
此外,在制药业务布局下,这一业务有赖于原材料的持续供应,于2013-2015年,原材料采购额分别占华润医药制药业务总销售成本的38.7%、44.7%及40.8%。
“为制造药品、我们须以商业上可接受的价格及时取得足够数量的优质原材料。我们可能面临原材料的供应短缺及市价波动。”华润医药称。
华润医药在制造业务上的独大,直接使得其下游分销及零售业务“底气十足”,但其制造及分销的部分医药产品,在中国受到价格限制及竞争。
医药行业具高度竞争性,华润医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医药及保健产品国际大型制造商、中国分销商及大型连锁零售药店。
- Uber中国阵痛:专车价格补贴成军备竞赛
- 宝洁的中国困局:高层频遭中企挖角 出售子品牌自
- 浙富投资被举报海外投资有猫腻 工程款报价过高?
- 田朴珺:流传的数据版本有误 将上工商局上证据
- 去哪儿专车助力达沃斯 保驾护航全球嘉宾出行被点
- Uber全球设计总监:分享Uber的设计之道
- 打造新的增长极 四川长虹开启内涵式增长模式
-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为传统物流破局
- 原百度公关负责人开莉或加盟新美大 出任新美大公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