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创新低,以10年期为例,日本在负值区间远走越远,德国近90年来首次滑入负值,美国创历史新低;
(2)黄金属于典型避险资产,今年迄今为止已黄金上涨24%,结束三年连跌;
(3)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票市场跌多涨少,仅俄罗斯和巴西股市明显上涨;
(4)随着5月中国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回落、美元再次走强等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后再次回落。
我们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Risk off的迹象,投资者潜在担忧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国家地区来分析:
一、中国经济“L型”探底,走出泥潭靠改革
(一)投资增速创新低,民间投资堪忧
1-5月投资同比增长9.6%,创2000年6月以来新低。制造业投资持续下滑,1-5月同比增长4.6%。房地产投资扭转年初以来回升势头,1-5月同比增长7%。基建投资仍是政策托底工具,1-5月同比增长19.75%。民间投资异常疲弱,1-5月同比增速仅为3.9%,创历史新低,投资占比下行至6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5月中央共下派15个小组奔赴各地调研民间投资,发现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优惠政策落实不力,政府管制较多,企业转型升级慢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一是要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实质性推进PPP项目建设;二是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支持;三是进一步放松管制,降低制度成本;四是坚决推进去产能,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二)信贷冲高回落,“4万亿”魔力不再
今年一季度我国释放4.6万亿天量信贷,创历史新高。相较于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今年一季度的这轮刺激收效甚微,经济仅在3月回升明显,随后4、5月又重启跌势,信贷刺激边际效用越来越弱,“4万亿”的魔力不再。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工业生产仍疲弱。1-5月我国出口同比下跌7.3%,连续11个月萎缩,进口同比下跌10.3%,连续17个月萎缩。消费增速虽然稳,但也在下行,1-5月消费同比增长10.2,5月单月同比增长10%,均较前值下滑。
(三)货币仍旧超发,通胀仍需防范
最近几年M2/GDP逐年上升,2015年末升至206%,但GDP增速却不断下行,存在货币超发现象。信贷逐年增加,货币乘数接近历史高点,M2大幅增长,但GDP增长乏力,表明资金并未对实体经济形成良好的支撑。2015年我国M1/GDP比值升至59%,M1占比逐渐提升,资金流动性增强,出现短期化倾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减弱。M1与物价之间存在明确的前滞正相关性,M1高增长,往往之后伴随物价的上升。去年一季度以来M1不断快速上升,M1与M2差值不断扩大,将对未来物价形成上升的压力,加之目前猪肉价格高企,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可能出现反弹,因此通胀压力仍需防范。
(四)债务问题严重,不破则不立
根据麦肯锡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07-2014Q2我国企业债务/GDP由72%升至125%,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逐年下滑,许多企业盈利不足以覆盖负债成本,银行风险趋严,券商承销也更挑剔,低评级企业,特别是民企融资难度加大,违约事件逐渐增多。今年以来债券违约尤其集中,涉及公司债、中票、短融等各类债务工具,违约对象也由民企蔓延至地方及中央国企。我们认为当下高企的债务问题处于“不破则不立”的阶段,政府必须拿出魄力。具体措施包括:一、鼓励企业之间兼并重组,企业内部化解债务;二、严格实行破产清退制度,关停连续不盈利的僵尸企业;三、增强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实力,培育地方AMC,减轻银行包袱;四、鼓励企业转型,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借由经济增长恢复来化解债务高企问题;五、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五)改革重回政策重心,风物长宜放眼量
经历今年迄今过山车式的经济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中央政策重心,标志性事件是5月初人民日报登载“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的讨论,实际上是在论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鉴于传统需求侧刺激方式边际效用减弱,政策重回“信贷+投资”刺激的稳增长老路的意愿有所降低,改革定力逐渐凝聚。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下中国经济正是需要“放眼量”,目光看长远,专注改革,唯有改革才能使中国经济突破发展瓶颈,使当前各种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
二、英国退欧搅乱市场,欧盟内部分歧加大
6月23日英国退欧公投中“脱欧”派胜出,英镑随之跌至1985年以来的低点,全球各大股市悉数大跌,黄金大涨,原油大跌,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标普和惠誉下调英国主权评级,展望负面。英国退欧的影响不仅限于英国本身。英国退欧就像是向整个欧盟洒下了一把毒种子,哪里土壤肥沃就在哪里发芽。法国和荷兰将在2017年迎来大选,目前竞选活动中法国极右翼领导人Marine Le Pen以及荷兰Geert Wilders领导的自由党表现强势,这两方面都曾公开表态要举行公投。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老牌国家因财政紧缩,对欧盟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匈牙利、波兰等新进国,受难民政策和经济政策影响,对欧盟的认同感出现下滑。瑞典是目前第二大非欧元区经济体,可能成为潜在脱欧对象。英国苏格兰地区有望再次重启“退英公投”,将进一步扰乱英国本就受到冲击的经济秩序。欧盟的状态越是分崩离析,越可能加剧地缘政治风险。
三、美国加息多舛,“鸽”声愈发嘹亮
美联储自2014年初开始逐渐退出QE政策直至2014年底正式停止。耐心等待近1年后,美联储才在2015年12月第1次加息。资产负债表至今未见收缩,可见美联储一直比较谨慎。在这背后,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非常牢固。CPI持续低于2%的政策目标值,PCE价格指数位于历低位,GDP环比增长率最近连续3个季度下滑。尽管失业率降至4.7%,但劳动力参与率只有62.6%,处在历史底部。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背离,表明有许多人退出劳动力市场,进而推动失业率下行。
今年5月新增非农就业仅3.8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16万,直接导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6月加息未果,根据6月会议纪要,年内加息仅1次的支持人数由1人增加至6人,“鸽”派倾向明显。同时,2016年GDP增长预期由2.2%下调至2%,传递出明显的经济增长放缓信号。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7、9、11月加息的概率几乎为零,12月和明年2月加息的概率仅有2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认为美联储有约5%-7%的概率会再次降息。全球经济头号引擎加息进程一缓再缓,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随着降低。
四、欧元区复苏缓慢,QE范围再次扩大
欧元区经济复苏并非一帆风顺,经济自2013Q3开始逐渐恢复,但最近3个季度GDP增长放缓。自2015年Q1开始,欧元区18国进出口增速逐渐下行,2016年4月出口同比下跌0.9%,进口同比下跌5.3%,表明欧元区内需疲弱。欧元兑美元近1年(2014.04-2015.04)的快速贬值期结束,此后转变成震荡性升值,使欧元区出口承压。6月份Sentix投资信心指数为9.9,自去年高点下滑明显,表明投资者仍偏谨慎。
欧元区目前正徘徊在通缩边缘。5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下跌0.1%,核心CPI指数为0.8%,均显著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值。欧元汇率相对走高,可能通过输入性通缩来抑制物价上行。生产者物价指数4月同比下跌4.38%,跌幅扩大,表明工业部门陷入通缩。为对抗通缩,欧央行QE政策不断加码,增加购债规模,购债范围扩大到企业债领域,延长QE期限至2017年3月,三大利率持续下调。此次英国退欧有可能促使欧央行进一步降息并延长QE期限。
五、日本施行负利率政策,日元升值困扰当局
日本受2014年4月上调消费税的沉重打击,“安倍经济学”逐渐失去魔力,2014年Q2开始GDP同比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再次陷入萎缩。今年Q1日本GDP同比仅增长0.1%。GDP中占比近60%的私人消费在过去8个季度中有6个季度出现萎缩,是日本经济疲弱的主因。
受消费税上调的严重影响,日本国内需求受到抑制,进口增速自2014年以来持续下行。与此同时,美元指数2015年底见顶、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掉头向下,2016年5月出口下跌11.27%,跌幅继续扩大。通缩和日元升值困扰着日本当局。CPI逐月下行,再叠加日元升值,输入性通缩压力增大,今年4月日本CPI和核心CPI都为-0.3%,形成实质性通缩。
为对抗通缩、提振经济,日本央行今年初意外宣布使用负利率,引入三级利率体系,将金融机构存放在日本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之前的0.1%降至-0.1%。安倍还在6月初宣布将下次消费税上调时点推迟两年半,防止经济再次陷入萎缩。目前来看,负利率政策能否奏效尚未可知,近期CPI表现不如人意,预计日本央行将继续加码负利率和QQE政策。
六、金砖国家:印度除外全萎缩,高通胀低增长并存
(一)印度:经济增长较快,通胀仍是担忧
2016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95%。综合来说印度经济增长可期待性仍较高,但当下印度仍面临外贸疲弱以及通胀的困扰。
印度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2000年至今,印度一直是一个巨大的贸易逆差国,经济发展依靠国内市场。尽管自2011Q3开始卢比持续震荡性贬值,但印度出口却保持向下姿态,进口则因卢比贬值持续萎缩,外贸非常疲弱。同时,伴随卢比快速贬值,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CPI最高达到12.1%的水平。这时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临危受命,上任后迅速调升repo基准利率,维持在8%的高位达1年之久,利率的推升成功抑制了高涨的通胀,到今年5月CPI水平已降至5.9%。抑制住通胀后,印度央行2015年初重启降息周期,刺激经济发展,repo基准利率降至6.5%,这也就是为何卢比在美元弱势期间仍兑美元贬值的原因。我们认为,卢比贬值以及降息举措,仍有可能提升印度的通胀担忧。
(二)巴西:经济持续萎缩,通胀失业双高
巴西经济已连续8个季度萎缩,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13Q4同比11.5%降至2016Q1的仅2%,实际平均工资由2014年11月的2693雷亚尔降至今年1月的2251,居民收入大幅下降,无力支撑国内消费。另一方面,更多人面临失业窘状。6大城市失业率由2014年底的4.3%迅速升至今年2月的8.2%。
巴西出口受制于外围需求疲弱,连年下滑,进口则因货币大幅贬值而下跌,目前巴西进出口已连续27个月萎缩。同时,巴西的通胀问题严重,CPI由2009年末的4%升至目前的10%。为遏制通胀,巴西连续调高基准利率,由2012年10月的7.3%调升至目前的14.25%,但这一策略并未像印度央行那般奏效,通胀目前仍在高位。超高利率却反而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IMF预期2016年巴西GDP预计下降3.5%,此前预计下降1%。
巴西经济的问题在于长期依赖大宗商品贸易,使其在后危机时代非常被动,进退维谷。近期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被打破,美国年内加息预期减小,因此巴西进出口表现可能继续较差。
(三)俄罗斯:油价跌跌不休,经济复苏存障碍
俄罗斯经济增长自2012年开始下滑,2015Q1-2016Q1连续5个季度萎缩,2016Q1俄罗斯GDP同比下跌1.17%。消费和投资的下滑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萎缩。消费对GDP同比拉动连续4个季度为负值。投资对GDP同比拉动连续13个季度为负值。我们认为,消费和投资下滑,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一、乌克兰冲突和克里米亚事件的爆发,恶化了其与美国、欧盟等的关系,外资倾向于撤出;二、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中开始直线下滑,而石油在俄罗斯出口中占比高达60%,油价大跌直接导致卢布相对美元大幅贬值,国内消费能力受损,进出口迅速陷入萎缩,至今仍负增长(2016年4月进出口分别下跌6.5%和28.8%);三、外汇储备在卢布出现大幅贬值时迅速减少,难以支撑汇率保持稳定;四、卢布大幅贬值刺激国内通胀大幅上行,CPI由2014年初的6.1%升至2015年3月的16.9%,已形成恶性通胀。
(四)南非:政局不稳,内生增长动力趋弱
南非经济增长自2011Q2以来趋势性下滑,今年Q1南非GDP同比下跌0.16%,再次滑入萎缩区间。南非经济的低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南非属于消费型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国际贸易基本常年保持逆差状态;二、南非劳动力成本逐年走高,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三、南非政局极不稳定,2013年南非出现大规模黄金矿工罢工。2016年是南非地方大选年,南非国内对一党专政越来越不满;四、南非货币兰特自2011年以来兑美元持续贬值;五、为遏制通胀上行,南非自2014年以来持续加息,尽管加息有助于遏制通胀,却也会抑制经济发展。
总结
6月7日世界银行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4%,此前1月时预计为2.9%。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资源出口国下调幅度最大,增长率仅为0.4%,较上次预测下调1.2个百分点。美、日也分别被下调了0.8个百分点。无独有偶,IMF今年两次调降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3.6%下调至3.2%。IMF近期还将美国2016年GDP增长预期由2.4%下调至2.2%。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较为乏力。美国加息之路波折,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日本、欧元区仍在抗击通缩,经济增长疲弱。英国退欧使整个欧盟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经济增长受到潜在抑制,地缘政治风险可能抬头。金砖国家除印度表现尚可外,其他均表现不佳。中国经济进入“L型”增速换挡,正在谋求改革。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出口国受制于商品价格低迷,经济结构单一等影响,难言复苏。因此在这样多因素共振的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倾向于Risk off,美元、日元、长期国债、黄金等安全资产受到追捧。
- 农村“电商青年”回乡记:回得去的农村 守得住的
- 民企收购制衡国企整合:融创成收购排头兵
- 做品牌要经得住寂寞
- 网商大咖福建晋江谈论跨境电商:拥抱变化 逐浪而
- CEO陈琪:美丽联合集团已经帮助网红实现了商业
- 英镑汇率下跌令奶瓶疯狂热卖 电商:将引入英国优
- 变与不变 看商户怎样借力美团点评拥抱“互联网+
- 知我科技潜心五载修内功,欲打造电商3.0
- 英国脱欧 对跨境电商虚惊一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