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 人口拐点才是当今最大负担
2016-7-1 15:50:0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但其实,无论大家争议,世纪末人口是6亿还是10亿,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我们的人口已经未富先老了。从2014年开始,中国8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60岁以上的人超过了15%,65岁以上的人超过了10%,到2030年的时候,还要各增长5%,换句话说到时候65岁的退休人口,将占到2亿,就按现在一个月2000元的退休金计算(不算通胀,以今天的价格粗略计算),一个月的负担就是4000亿,一年下来将近5万亿,而截止到2014年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历年结余才3.18万亿元,即使十几年中我们的养老金结余再翻2倍,恐怕也就10万亿,不够两年消耗的,所以财政必然要补贴的,1998-2014年财政补贴合计2.2万亿元,这个数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到时候恐怕翻几倍都不止。
有人说了,不对啊,到时候还会继续缴纳的,年轻人继续交养老保险就好了,根据一个人口结构的预测数据,2016年的时候,也就是今年,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将处于顶峰,然后随之下降。简单来说,今年应该是养老金负担最轻松的一年,一旦过了今年,缴存的人会越来越少,支取的人会越来越多。为了像您说的那样,保证养老金的支取,只能继续加大缴存人的负担。
其实这就像一个家庭,2个年轻人打工,养一个孩子,哪怕每月每人只赚3000块钱,保障生活应该没问题(全国平均,大城市除外)。但如果到了2030年,一个孩子长大了,要养活两个老人,他可能赚1万块钱都未必够。所以,当人口老龄化来临之后,经济减速是必然的,因为负担重了,而横向对比日本韩国,这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当时过坑的时候年轻,腿脚利索。所以人家一使劲就跳过去了。而咱们现在应该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了。所以全国平均而言,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个大概率事件。当然这里还得说一句,特大城市除外,因为特大城市其实就是在用吸星大法,吸走了全国的精壮劳动力,以上海为例,年轻的人口还是很多的,这么多的年轻人口,使得上海的经济已经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收入也已经入围,当然房价几乎跟纽约,伦敦,洛杉矶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看到,之前的年轻人口红利,已经逐渐变成了人口负担,而同样的例子,就出现在日本。前两天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还大放厥词,说日本老人应该早点死去。他不知道一个90岁的老人还打算活多久。日本人一贯没人性,不过要知道说这话的麻生太郎也已经75岁,可见现在日本深受人口老龄化之害,无论安倍怎么折腾,日本经济还是三个字,吃老本!索性他们老之前,是真的富了。
至于人口老龄化的危害,几乎现在的经济乱象都跟这个有关。
首先,房地产二元化,年轻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导致大城市房价泡沫,而三四线人口加速老龄化,造成库存积压购买力不足。一边是前所未有,震铄古今的房地产大泡沫,另一边严重过剩无人问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一刀切已经毫无意义。
其次,国内消费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消费必将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也许现在正是顶峰。如果在顶峰都无法满足经济中的需求动力,那么未来经济减速就会变成常态。所以如何解决未来的需求问题,需要我们再想办法了,这个问题安倍也在思考,但几乎没什么卵用。
第三,随着劳动人口减少,劳动力问题将逐渐出现,不过这个到不用特别的担心,现在机器人生产线已经广泛推广,相信不出十年,人跟机器应该就是竞争关系了。到时候很可能一般劳动力,还有就业困难。
第四,财政负担过重,在经济不好的时期,应该减税减政刺激财政,但我们狠了狠心也没减多少,因为花的钱太多,人老了之后医疗和各级开支都会增加。这个问题会长期持续。
综合来看,经济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我们已经迎来了劳动人口的拐点。也许这比真正人口的拐点更加可怕,因为需求少了,而负担还更重了。从经济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巨大的问题,但从伦理上我们却决不能向日本人那样,把老年人当成麻烦,毕竟天伦之乐才是生活本身,而脱离微观个体的生活,去谈经济增长,是冰冷的,也没有任何意义的。
- 大数据时代电视剧市场中的价值观转型
- 麦当劳计划出售2800家门店?!这可能是最强解
- 中国综艺的偶像养成术:究竟是速成还是猝死?
- 于正归来,他说他现在正进入故事为王的时代
- 少谈“精神”多研究问题,万科以股权换土地划得来
- 房价又要疯狂暴涨?央企史上巨资拿下上海地王
- 英国人是真的不知道欧盟?别轻易相信Google
- 高通起诉魅族背后:10年从中国掘金4000亿的
- 说一说最近关于VR平台独占之争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