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低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能够促进非金融类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使农民和消费者利益得到更好保护。而且还能推动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少和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等方面收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去杠杆”的路径选择。“制度套利”、“资本套利”、资本利用和资本配置效率下降、全球经济结构性周期再平衡等都是导致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大幅飙升的因素。要从供给端着眼发力有效“去杠杆”,切实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融资成本,提高资本投资效率是有效降低中国实体部门杠杆率的正途。
张茉楠表示,降低非金融部门的债务风险需要调整企业资产负债表,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使企业恢复到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水平。通过市场化方式,留存利润、权益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转让等补充企业资本金。特别是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此外,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对政府实施正面清单制度,降低公共部门的低效投资。”张茉楠表示。
- 国务院称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 央视揭现货交易平台诈骗内幕 投资者一夜爆仓
- 英国退欧等两大事件怎样影响中国:人民币或有贬值
- 中国国开行郑之杰表示倡议设立中国—中东欧银联体
- 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战略已出现拐点
- 中证监对借壳监管趋严 打击A股虚假重组炒作“虚
- 上海三家银行率先开启投贷联动业务试点
- 欧洲国家第一次进入中国大陆发行熊猫债
- 土耳其央行下调隔夜贷款利率从9.5%至9%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