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人士说,66-40项下的进口警报都是涉及GMP问题。一般上是先发了警告信后、因纠正措施不符合FDA的期望、才发进口警报给企业。但FDA也会因发现的GMP问题对产品有确定的质量风险而先发进口警报,如数据造假等。
根据FDA的相关规定,被FDA列入进口警示的厂区在进行整改并得到FDA确认后,或通过FDA重新现场检查后即可解除其进口警示。
值得关注的是,莱美药业对此一直没有进行公告。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海翔药业1月22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昨日收到FDA对公司外沙厂区原料药出示的进口警示函。该警示函针对2015年8月10日至13 日期间FDA对公司外沙厂区的原料药检查发现的实验室数据完整性方面的不足。根据警示函,公司外沙厂区现有准许进入美国市场的原料药产品,自该警示函出具之日起至整改获得FDA确认期间,将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
海翔药业当时表示,公司将根据FDA 的相关规定,争取尽快解除警示,恢复出口美国。
莱美药业此次涉事产品的收入在整个营收中占比是多少?此事是否达到了信披标准?该公司对此做了那些整改?莱美药业对此没有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做出任何回应。
净利下滑
事实上,莱美药业此前曾高调公告其产品国际化进程。
2011年7月,莱美药业表示,公司于近日与SagentPharmaceuticals,Inc.(赛金药业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合作开发成品注射剂制品,产品将依照美国现行药品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cGLPs”)和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的影响,公司将募投项目一分为二,一部分是“长寿原料药项目”,另一部分是“茶园制剂项目”。
2012年5月莱美药业公告称,由于新版GMP提升了产品质量标准、原材料和人工费用增加,公司拟对长寿原料药项目追加投资,该项目投资总额预计将从9896.82万元增至约2.2亿元。
公告称,新版GMP规范的公布,对整个医药制造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对无菌原料药要求更加严格,公司按照新版GMP要求,将部分设备由原定国产设备更换为进口设备,质量标准大幅度提升,设备购置费将由原计划的1932.89万元增至7400万元。
然而,这次长寿厂区在FDA的检查中却没有“过关”。
另外,近年来莱美药业正饱受净利下滑之困。2012年、2013年、2014年莱美药业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559.34万元、4082.22万元、793.61万元,分别同比下滑17.5%、10.46%、80.56%。2015年略有上升,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1.24万元。
警报频响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美国第二大原料药来源国,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在美国申报仿制药。但是,进入美国医药市场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绝非易事。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FDA对中国制药企业共进行了132次现场检查,相比2014年多了15次,发出了超过80份483表。与此相比,2015年,FDA 在印度进行了203次现场检查,相比2014年增加了114次。
不过,FDA对中国药企的进口禁令警报频繁响起,截至5月20日,2016年已有11家中国药企遭FDA封杀。
仅今年4月,FDA就发布了6份进口警报,包括新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新乡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莱瑞森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厂区。
2016年2月, FDA制造质量办公室总监托马斯·科斯格罗夫 (Thomas·Cosgrove)在印度孟买举办“制药联盟”会议内介绍数据完整性和符合GMP要求,并提出4个进口警报判定准则:违规可能会导致药品质量缺陷产生潜在不良后果于病患者的健康、重复违规、拒绝或延迟检查、显著的数据完整性违规。
上述质量总监认为,FDA前几年在印度查出很多药企数据完整性存在问题,所以在中国检查时也较多地关注这一问题。这两年FDA在华举办了多期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班,且FDA官员也表示中国药企的硬件也提升了不少,下面国内药企应该不会频繁接到进口禁令警报。
不过业界也担心,中国药企频繁登上 FDA的进口禁令名单极有可能引火烧身,重蹈印度仿制药覆辙。
业内人士吕顺曾公开对此表示,事实上美国FDA已经借此机会申请大幅度增加在中国现场检查员的人手。比如FDA之前在中国的现场检查员只有2个,审查大约700个GMP原料药生产基地。检查员的人数最近将大幅增加到26位。这些检查员虽然因为签证问题还没有完全到位,但2014年FDA在中国进行了大约120次现场检查。包括海正和九洲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总共已经有38个产品被禁止销往美国,是仅次于印度禁止药品第二多的国家。“而且FDA的这些整改措施几乎和当年对付印度仿制药的手法如出一辙。”
- 甘李药业重启IPO:单一产品走天下 曾陷贿赂丑
- 阿里重新推出第三方药品信息追溯平台
- 国药一致重组方案获批 国药系难明关联生意业务
- 青海春天自救“熄火”:资产重组宣布失败 药品副
- 亏损的两面针面临资金压力:抛售中信股票 申请银
- 田七牙膏绝迹市场两年 复产或难以归位
- 誉衡药业卖子背后:定增难解并购之渴
- 400亿市场信息化生意:中国医院供给侧改革解药
- 百度公布搜索整改结果:已下线2518家医疗机构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