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产品中,而移动互联网可以将小到穿戴式设备,大到智能汽车的任何终端都实现互通互联,其中智能语音技术正在加速智能实体数量的猛增。
近日,国际著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 发布报告《全球及中国语音产业报告,2015-2020》称,随着语音在智能产业的应用不断加深,全球以及中国的语音市场在接下来的5年仍将维持显著地增长。到2020年,全球语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1.7亿美元。而2015年全球智能语音市场规模才达61.9亿美元,后期增长空间广阔。报告数据同时显示,尽管领头羊Nuance仍然占据三成的市场份额,但已经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而其他科技巨头谷歌、微软、苹果和科大讯飞则迅速增长,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0.7%、13.4%、12.9%和6.7%。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其他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的智能语音产业已经步入应用的快速增长期。
2010年前后,科技巨头例如苹果、谷歌、微软、科大讯飞纷纷强化参与语音市场,全球语音市场从一家独大发展成为竞争市场。2015年数据显示,语音识别领头羊公司Nuance依然占据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占有率为31.1%,但已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而谷歌、微软、苹果和科大讯飞则获得了迅速的增长,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20.7%、13.4%、12.9%和6.7%。
与此同时,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Research and Markets估算认为,2015年,中国的语音市场规模为46.8亿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53.1%,占世界整体盘子的12%。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整体达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8.1%;2014年较2013年同比增长41.0%;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35.7%。预计2016年语音产业规模可达82.3亿美元以上,到2017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将达112.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1%。
全球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萌芽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以孤立词和少词汇量句子识别,并通过关键词匹配实现简单命令操作为主要内容,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Audrey语音识别系统是其主要标志。Audrey能够通过跟踪语音中的共振峰,识别10个英文数字,正确率高达98%。
第二阶段是技术突破阶段(20世纪80年代),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了较大进展。智能语音技术研究由传统的基于标准模板匹配的技术思路开始转向基于统计模型(HMM)的技术思路,并再次提出了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语音识别问题的技术思路。
第三阶段是产业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智能语音技术由研究走向实用并开始产业化,以1997年IBM推出的ViaVoice为重要标志。自此,智能语音产品开始进入呼叫中心、家电、汽车等各个领域。比如,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资助的,旨在支持语言理解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的计划DARPA,进入90年代后,研究重点已转向识别装置中的自然语言处理部分,识别任务设定为“航空旅行信息检索”。
第四个阶段是快速应用阶段(2010年以后),以苹果Siri的发布为重要引爆点,智能语音应用领域由传统行业开始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延伸。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量的语音识别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和服务领域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今,消费者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出现,而随着其他技术的发展,比如近年来全面开花的众多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获得突破,语音技术的市场发展潜力也在进一步扩大。
国内市场特别是语音识别领域,中国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中国的语音市场主要被三家大的公司,即科大讯飞、百度和苹果占据。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报告。2015年,三家公司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达到了79%。
科大讯飞从智能语音起家,现转型人工智能,也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智能语音技术公司,在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挂牌上市。从国内市场份额看,科大讯飞是中国语音市场上的龙头企业。
在语音识别技术上,在2015年宝马组织的全球语音识别比赛中,科大讯飞获得第一名。截至2016年3月底,讯飞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平台为包括QQ、高德地图、滴滴出行、携程、大众点评、新浪微博等在内的13万+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覆盖终端用户数超过7亿,在线日服务量达15亿次。
国内另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语音技术公司是百度。百度2010年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发语音识别技术,但市场发展相对缓慢。2014年,百度重新梳理了战略,请来了人工智能领域大师吴恩达,正式组建了语音团队,专门研究语音相关技术,凭借资金优势到目前为止斩获了近13%的市场份额。百度已经把语音技术运用到公司其他前沿产品中。
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响应大趋势搭建起自己的语音识别引擎,主要应用于搜狗输入法。腾讯微信也建立了自己语音识别引擎,用于将语音转换为文字。阿里、爱奇艺、360、乐视等等也都在纷纷涉足语音识别,但这些大公司更多的是自研自用,基本上技术上泛善可陈,业界无影响力。
除了这些老牌互联网公司,国内也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语音识别初创公司,比如云之声、出门问问、思必驰。
《2015 中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提示,各国的国家战略都在推进和扶持智能语音产业,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等推动以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我国面临非常好的弯道超越时机,借势”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智能语音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并将继续促进产业规模的大幅提升。
- 未来5年200亿美金的智能语音市场怎么分?
- 高铁时速超飞机,简直“飞一般”的感觉
- 迪拜卫生局:20分钟内3D快速打印牙齿 假肢成
- 衰老不是疾病,而是热力学现象?物理和生物较上劲
- 3D打印模型技术帮助视障女子“看见”丈夫的脸
- 人工智能不是一门技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大热,没
- 金属3D打印为什么那么火?
- 只有 8 毫克,这是比蜜蜂还小的机器人 Rob
- 3D虎为您整理3D打印行业一周要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