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ZD至顶网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20日在北京闭幕。量子通信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20日在大会上透露,量子通信有望在信息安全和传感领域率先突破。
中国量子技术发展迅速
量子技术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下一代通信技术。量子概率不确定性的特点,使计算机有望突破非0即1的二元限制,使计算机存储、计算能力等扩增,从而使IT、通信领域的软、硬件获得革命性进展。为此,国际和中国科技界做了不懈努力。郭光灿院士介绍,2002年,国际上开始研究量子技术,现在做成了一个芯片的两个量子比特。中国量子技术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如五年前就做到三个量子比特,四个比特也在做。同时,中国的量子储存器各种性能,如保真度,还有储存模式等等,很多指标上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榜首,这项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中国非常重视量子通信。“十三五”期间,量子通信被划定为未来5年国家重点战略项目第三个五年计划。
量子安全应用在即
量子技术可以应用在量子模拟机、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量子密码、量子传感等多个领域。郭光灿院士认为,在信息安全和传感领域,量子技术有望率先突破。
量子密码,即量子信息安全。据介绍,量子信息安全性不靠数学计算的难度,而是靠物理定律,靠量子力学的不确定、不可克隆的基本原理,因而在理论上没法破解,从而比现行安全技术更为可靠。
郭光灿团队在北京、天津、芜湖做过量子密码实验。郭光灿介绍,量子密码稳定性等基本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目前,在某些领域,我国已经进行量子安全的产业化实验,技术已经接近于成熟。
不过,由于缺乏量子中继技术,量子安全还只能在一个城市的城域网使用。两个城市之间,还不能用。
郭光灿认为,目前各地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量子密码在单个城市应用实现突破,已经开启了一个很大的市常
我国还有多个量子技术研究团队。各团队选择突破的领域有一定差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领衔的团队在量子研究中领先。该团队主持的远距离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将建设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等地的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城际量子通信网络,预计2016年下半年建成。据介绍,该项目是进行城市间量子安全实验,待量子中继技术突破,量子密码技术就能实现重大突破。
此外,由潘建伟团队牵头组织的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预计于2016年下半年发射,项目将在国际上率先建成高速的星地量子通信网络。这项技术将探索地空间的保密通信,这是一项技术难度更高的工作,一旦突破意义重大。
此外,郭光灿介绍,传感器利用量子技术,未来五年有望产业化。郭光灿团队用量子传感,做了一个纳米级的显微镜。中科大的杜江峰教授课题组在该领域进展较快。
至于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技术突破和产业化难度更大,需要更长时间探索。
- 掌趣科技投资87870平台 VR系列化再次布局
- 科学家研制出可擦写人工磁荷冰 有望颠覆数据存储
-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成全球市场增长的推动力
- 工信部:做好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 增强网络安全
- “补卡诈骗”频频出现 三大电信运营商齐中招
- 微软3.5亿美元甩卖诺基亚手机相关业务 富士康
- 佳能全球首发“全触控、私人定制”新一代数码复合
- “2016三星移动解决方案论坛”今日在深圳举办
- 搜狗与微软达成合作 发布权威英文及学术搜索垂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