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和花费的上涨,和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息息相关。所谓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几个比较明显的转变,就是资源、土地、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弱化,新兴的科学技术和第三产业服务,正在成为新的有力驱动因素。在利好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放贷金额增加、优选项目不断落地、旅游项目支持范围扩大,中国的国际旅游收入持续稳步增加。
同时,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也对国际旅游的发展增添了助益。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够促进国际旅游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已经超过2万元,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具备旅游的经济基础条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许多消费者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外出旅游。我国居民对境外游较为热衷,可以有效拉动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如美、欧、日、韩等。
根据发布的数据,2015年世界旅游收入上升了3.6%,总计1.4万亿美元,平均每天40亿美元。国际游客数量上升了4.4%,2015年达到11.84亿人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美国以及英国基于其货币和经济的推动,出境旅游业有所增长。中国游客旅游花费增长了25%,共计2920亿美元,游客数量为1.28亿,增长了10%。,位居世界第一。国际旅游花费为1200亿美元增长了9%,游客数量7300万,增长了8%。德国、英国分别列旅游花费的第三、四位,分别达到760亿美元和630亿美元。
从世界旅游组织(OMT)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在国际旅游经济中做出了较大贡献。白朋鸣介绍,我国强大的消费力,刺激了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也实现了突破,这意味着我国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和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文学,9日在成都举行的“旅游景区服务品质提升高级研修班”上指出,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虽然旅游经济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离世界旅游强国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尤其注重供给侧改革,从而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白朋鸣强调指出。
有旅游业专家人士认为,要加快出入境旅游发展,提高综合国力,首先要释放景区、旅行社、住宿、餐饮等服务提供方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软硬件多方面对旅游资源和城市品牌进行整合和推广,必须具有全局思维,依赖可持续发展观,才有望从旅游产业的维度对国际市场进行服务输出,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 去哪儿网获颁香港航空最佳合作伙伴奖
- 游客投诉疑麦兜网“跑路” 旅游管理部门:仍在调
- 报告称中国出境自由行群体为全球旅游业带来空前契
- 上海迪士尼确保安全 启动检测上千项设备
- 众荟信息拟新三板上市 数据量覆盖酒店行业70%
- 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将举行 产业迎转型机遇
- 银联商务携手厦门旅游局刷卡消费大数据发力“全域
- 文明出行泰国 无限极海外培训促文化交融
- 连锁酒店反击OTA:国际酒店如虎 国内如鼠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