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业内普遍认为,输液配药机器人有望在医用机器人市场率先突围。因为其改善了传统静脉配药采用人工配置,导致流程跟踪上不够健全、无法量化、安全隐患多等缺点。
但没想到输液配药机器人从诞生到如今一晃已经5年。桑谷医疗董事长张建中告诉记者,虽然输液配药机器人不需要做临床实验,但是烧钱做研发、技术精度高等机器人行业的硬门槛仍在,受此影响,“国内正式进入市场化环节的输液配药机器人寥寥可数,产品都在医院调试,都处在市场化前夕”。
与此同时,输液配药机器人行业目前仍存在小企业扎堆、产品同质化、高尖技术依赖进口等机器人行业通病。加上配药机器人及耗材终端售价不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输液配药机器人还是离不开政府提供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护航。
门槛低竞争激烈
毕业于自动化学科、做服务机器人起家的张建中,在医疗领域的积淀不深。想要打造一台输液配药机器人,合作成了他不二的选择。
据张建中介绍,桑谷医疗打造的第一个智能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机器人诞生,主要适用于肿瘤化疗、传染病、全肠道外营养及需液体净化配药的场景。这一机器人由美国机器人制造工厂unmaion提供机器人界面定制、南方医科大附属医院提供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桑谷医疗则负责技术的整合和实现。
“相比较手术机器人,输液配药机器人进入医院的门槛不高,适合初创型机器人企业布局,”聊起打造输液配药机器人的初衷,张建中认为,输液配药机器人的作用就是解决安全性和重复性的问题。
在中国,输液配药大多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实现,而且一般是人工完成,工作强度大、配药效率低。国内许多三甲医院的配药房虽然引入了配药机器,但在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制上,往往还是采用人工配药的方式。
而人工配药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如容易造成药液污染、护士易被玻璃划伤、配制有毒药物造成职业病等。对患者来说,使用不合格的配药环境配制出来的药品,还有可能引发二次感染。
“从技术上看,输液配药机器人主要是解决传统配药机器无法把握的量的问题。输液药物很多是介于正常治疗药物和毒药之间的,尤其是肿瘤等重大疾病药物,机器人在配药过程中对于剂量的把握一定要精准,这就要求机器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张建中说道。
记者拿到的行业研报显示,我国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制中心》提出“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国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企业争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是医用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的重大趋势。
“标准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企业现在借鉴电子、医疗器械、护士配药等已有的国标,形成企业的产品标准。慢慢再在行业内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建中进一步说道。
- 移动支付发展迅猛 NFC近场支付将成主流
- 中国4月黄金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19%
- 美元走强中国经济放缓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 陕西工信厅与华为企业云战略合作 共推云计算大数
- 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扎实推进
- 泰岳安全推出UltraSAFE4.0企业信息安
- 发改委:积极稳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 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专业月薪4978元
- 虚拟现实“引爆”未来 虚拟与现实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