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日消息,土地市场蓝皮书指出,农地流转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依托互联网而兴起的农地流转平台不仅填补了农地流转服务业的空白,也极大地提升了农地流转的效率。“互联网+”的做法在解决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方面相较传统做法具有明显优势。
第一,挂牌信息更充分。“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能降低农地转让方和受让方获取农地信息的成本。随着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的出现,农户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农地信息上传到平台挂牌。
第二,交易主体更广泛。“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一方面不用再跑到线下中介去登记或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全国乃至全球的农地信息。
第三,交易过程更规范。“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能够促进交易公正、开放、快捷。互联网的公开、透明,让农地转让方和受让方的信息更加对等,让农民了解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农地流转相关政策以及农地流转制度与程序等,减少了信息资源不对等导致的价格欺骗行为,保证农地流转价格的透明,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锄制,促进市场公平,同时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第四,交易数据更翔实。“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更有效地服务农业发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记录了农地供求以及其他详细信息,如农地的地理位置、温度、光照、土壤、虫害、历年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市场农产品价格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动化网络,能有效地指导农业项目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效益,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
第五,交易服务更专业。牵手互联网后,农地流转由单一的信息服务拓展延伸出一条完整的农地流转生态产业服务链,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服务链条也更加完整。
《土地市场蓝皮书: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是国内第一部专注于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蓝皮书,旨在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梳理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双创”再现新高潮 百万创业扶持奖金抛向大学生
- 报告称90后基层白领平均月薪已近4000元
- 新盐改方案致行业利益链洗牌 异地卖盐不再被抓
- 产业发展大会今日召开 虚拟现实迎生机
- 行业十三五规划密集出台 电力大数据等规划正抓紧
- 中部六大省会:谁最风光、谁最失落?
- 央行报告回证经济回升:房地产是最大功臣
- 银联商务助力监管部门根治欠薪顽疾
- 上海水产落实“同线同标同质”战略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