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部署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去库存”是当下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为了卖房,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在这个时候国务院会议做出部署,要求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百姓租购并举,确实显得有些“另类”。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种部署背后的深意,尤其是在城镇化大发展和一些地方投资性购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提倡和鼓励租购并举,就是从理性出发,从客观现实出发的必然选择。
不管你是进城农民工,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在城市立足,先得找到一个能够睡觉的地方,这不但关系到容身之所的问题,同时还关系到能否在一个新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找到归属感的问题。买房当然最好,但面对一套房子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价格,凑齐首付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城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租房就成了一个既现实又务实的选择。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安土重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引导,租赁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比例极小,很多年轻人即便负债累累也要自己买房,最终就是“人人皆房奴”,年轻人由此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品质,还有房贷重压下逐渐远去的理想与激情,剩下的只有畏手畏脚,谨小慎微。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却是有购有租,租购比例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也因此让年轻人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让他们有条件和动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进行创新创业创造。
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倡导租购并举的住房政策,无疑是对过去租购失衡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种纠偏。而要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良性和健康发展,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有房可租;二是有房租得起。为此,国务院会议确定了发展住房租赁企业,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个人依法出租自有住房;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等政策。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房屋的数量,丰富了租房者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平抑租房价格。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推进公租房货币化的政策,由政府对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房给予补贴。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等符合条件的人群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这样一来,就很好地解决了那些暂时经济困难的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房屋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 有购有租才是住房市场的正常状态
- 环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为何踩“刹车”?
- 刘磊:房子为你打工才是财富自由的真谛
- 北京通州遭遇最严格限购 业内分析只是阶段性措施
- 推行购租并举制度 是尊重房市发展规律
- 网民认为:激活住房租赁需缓解市场三大痛点
- 租房新政能否助力“住有所居”
- 北师大教授怒批通州限购:是对市场秩序的严重摧残
- 梁红:房地产也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