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政府已宣布正在集中力量解决公司债务水平过高及其对银行乃至整个经济体带来的负担。据媒体报道,解决中国债务问题存在两个具体技术问题:一是将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二是将不良贷款证券化(即将银行贷款重新打包成为可转让证券)并出售。
IMF认为,尽管这些技术性方案在应对上述问题中能发挥作用,且也曾在其他国家成功实施,但其本身并非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性方案的设计必须谨慎,应是一个总体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会导致问题恶化,比如允许“僵尸”企业(不可持续经营但仍在运行的企业)继续存续和经营。此外,由于缺乏经营或企业重组的专业知识,银行可能继续为负债企业关联方提供贷款。
IMF指出,债转股应只针对可持续经营的企业,而且须有企业业务重组计划(可能包括更换管理层)。债转股须按照公允价值转换,银行仅在有限时期内持有股权。
不良贷款证券化中,不良贷款的池子应多样化,让银行持有部分剩余金融利益(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法律和运营框架将允许问题资产的所有人能够迫使公司重组其业务,并从这些资产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价值。
此外,为使这些技术性方案帮助解决公司债务水平过高以及更普遍的银行减值贷款的系统性问题,其应该是一个覆盖整个系统的全面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应对其社会后果(尤其是扶助下岗职工)外,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问题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状况,对可持续经营的企业进行重组,对不可持续经营的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要求银行积极确认和处理不良贷款;
·由银行、公司、机构投资者和政府共同承担负担;
·强化包括《企业破产法》在内的公司重组框架;
以上综合方案有助于将劳动力、资本和信贷等资源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从而配套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共同支持中国更广泛的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 失控的债市:600亿违约难题待解
- 沈建光:全球央行按兵不动意欲何为
- 上海正研究金融服务负面清单 准入将实行国民待遇
- 两年来首次:中国股债汇三市4月齐跌
- 浙商资产2015年报出炉 商业银行不良率为2.
- 产业基金“搅动”效应显现 投资机构频访湖北企业
- 需求萎靡制约供给 四月非金融企业发债骤降
- 证监会排查金融机构参与P2P业务 专家:控制风
- 另类风险消除?海南交通投资等终止提前赎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