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武钢前,张玉已经是武钢股份经营财务部门的一名财会干部,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离退休仅剩2年时间,自己却被厂里的人员优化政策“一刀切”回了家。
“一个部门100个会计有30个被裁。”张玉说,离岗待退休后,自己每月只能从厂里拿到2500元,“现在物价飞涨,一把白菜都要五六块钱,离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了”。
张玉说,去年12月,武汉钢铁集团下达到各二级单位,再由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减员增效方案,原则上遵循“一企一策、一人一策”。
武钢股份向本报记者提供的《减员增效实施方案》显示,总体目标是“以2015年10月末股份公司在岗人数为基础,用3个月的时间,即在2016年2月底前精简优化在岗职工6000人”。
纵观整个武钢集团,精简优化在岗职工的数字则更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对外表示,武钢集团正在进行人员分流,将有半数员工不再从事钢铁主业。
马国强称:“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可能有四五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这就是武钢在做的事情。”
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人员如何进行安置?马国强表示,武钢集团将会采取多种途径分流员工。一是采用国家推动的钢铁、煤炭去产能里面谈到的,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之内的,如果这个员工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没有工作愿望,可以离开岗位等待退休;二是开展业务回归内部转岗、发展非钢产业来消纳部分职工;三是与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业进行对接,组织劳务输出,为职工寻找新岗位等;四是鼓励员工自主创业,各单位亦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员工技能水平,开展多渠道安置分流员工。
显然,张玉属于第一类分流人员。与张玉一样,今年初,归洁结束了25年武钢股份烧结厂二原料车间劳资员的生涯。“快50岁的人了,走出武钢还能融入这个社会吗?”告别熟悉而安稳的工作方式,归洁一度感到不安和彷徨。但天性豁达的她,很快走出情绪的低谷,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刚挂牌的物业公司做会计,干得风生水起。
而45岁的武汉化工区协警王为则是武钢第三类分流人员。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武钢重工关停并转了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的经营单元和生产线,部分员工先后轮岗、待岗。有着25年工龄的王为就是其中一员,他曾是武钢重工下属武汉冶金公司的一名车床工。
武钢重工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吴瑞建打听到,武汉化工区封闭园区正在招聘协警。通过牵线搭桥,武汉引航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和武钢进行了接洽,不料竟有50名工人报名。
经过多方面的培训,35名武钢转岗职工被安排上岗执勤,他们都曾是武钢重工生产一线的工人。王为笑着告诉本报记者,没想到离开武钢后,工资还比原来多了500元。
据武钢官方统计,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武钢集团已完成1.4万名员工的人员分流工作。武钢集团副总经理、武钢股份总经理邹继新表示,目前集团还有5万多人,一部分是为钢铁生产服务的工人。从人均吨钢产量等指标来看,“企业仍存在劳动生产力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这个是迟早要解决的。”
武钢股份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去年亏损75.1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83.38亿元,同比下降41.29%。钢材市场持续低迷,钢材价格以及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部分高价钢铁品种比如冷轧、硅钢等订货额出现不同幅度下降,业绩同比亏损。
今年一季度,武钢股份实现净利润3025.78万元,同比进一步下降至93.41%。邹继新直言,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0%左右,经营实体普遍效益不好,偿债压力大,减人、减债还任重道远。
- 武钢原掌门邓崎琳:关键时要站一起 否则就是忘恩
- 武钢去年亏损75亿 钢价大涨未致供需反转
- 高管薪资榜:方大特钢董事长年薪千万 多位董事长
- 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业绩暴减 锂矿企业一枝独秀
- 钢价红火之际鞍钢拉响警报:别把利好当成麻醉剂
- 重庆钢铁60亿元巨亏!成重庆最大僵尸企业
- 昆明泛亚获评云南纳税百强企业 此前已被立案侦查
- 央企薪酬改革调查:云铜总经理年薪6万是因为还没
- 中钢力拓恰那合营铁矿再次续约 中钢集团获利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