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从2000年到2015年,这15年间人口增加了1亿1千万左右,相比1982年(103188.2511万)到2000年(129533万)18年间人口增长2亿6千万左右,人口增长速度在放缓。“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五年里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增长速度较慢,这是一个大致趋势。”
此外,从出生人口来看,1982年到1990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每年净增长的人口是1500万到1600万左右;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净增长是每年近1300万;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每年增长700多万;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5年,增长速度不到700万。“所以净增人口在减少这是一个趋势。”
陆杰华还介绍,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5%,由此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增长超过6个百分点。“可以说,1982年,我国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口较多,劳动力也在不断增长。但从2000年到2015年,这15年是老年人口速度、比例、规模增长比较快的时期。”
陆杰华表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从1982年到2015年0到14岁的人口比例下降非常快,1982年约34%,2010年约16.6%,这次是占16.52%。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生育率比较低。“从1982年到2015年,0到14岁的人口下降近一半,这特别需要注意,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预示着未来我们的老龄化速度会更快,出生人口在减少。”
此外,15岁到59岁的劳动人口也在下降,说明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步走向了下行。
“2013年,我国开放单独两孩政策,今年开放全面两孩政策,但从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上来看,单独两孩影响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陆杰华表示,全面两孩政策能适当保持生育率,但从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三年来看,出生人口大幅度提升比较难。“因为老百姓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大的改变,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生育多个子女,再加上城市化、人口流动等都会改变生育意向。”
关于全面两孩实施后对人口比例调节的作用,陆杰华表示,这需要3到5年的观察期,如果效果还不明显,下一步就应该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或者采取其他的配套措施。
“因为全面两孩只是关注生育,怎么样使老百姓既能够生得起又能够养得起,这就不仅靠生育政策还要靠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障和引导老百姓依法生育。”陆杰华说。地址。
- 美媒称好莱坞生态或因中国改变:这次的确不同了
- 央行:一季度个人房贷增加1万亿元 同比多增43
- 中央部门2016年工资福利支出普涨 最高涨幅近
- 惠威电声日子难过:营收增速放缓 存货难变现
- 广州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增长8%意味着什么
- 外汇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稳定 未来双向流动活跃
- 官方解读土地使用权深圳样本:补缴35%不具普遍
- 广东城中村普遍吃水贵 村民除了户口本其他都没变
- 国务院确定促外贸回稳向好措施 鼓励有效益企业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