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是利用老年住户生存余命和住房寿命周期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会以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即将老年人的“死房子”变成了“活钱”,满足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和“增加养老收入”两大养老需求。
然而,在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占据着主流,给子女遗赠房产的传统也根深蒂固。以房养老若要实行,需面对这一文化传统上的挑战。
2014年7月1日起,我国“以房养老”保险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进行试点。2015年3月,幸福人寿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获批上市销售,试点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这也是国内首款“以房养老”政策性保险产品。但据统计,截止至2015年9月12日,以房养老项目,近半年全国仅12户22人签约。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住房反向抵押的养老模式在理论上讲是一件好事,在美国早就成为五个养老支柱之一,但在中国情况不一样,它遇到的是文化传统上的“水土不服”。
“中国有三个特殊群体特别适合以房养老:独生子女国外留学就业的空巢家庭、独生子女国内异地就业的空巢家庭、失独老人群体。但是文化的力量是印刻在心脑里的。”郑秉文认为,以房养老在较长时期内还是个小众产品,要看到这个现实,要有长期准备。
- 澳门博彩收入连22月按年下跌 官员称减幅符预期
- 日本对华放烟雾弹欲在东海突袭中国 已踩好点
- 我国3月份财新服务业PMI为52.2 经济再回
- 央企高管晒薪酬 最穷高管年薪不及快递哥
- 稳定“菜篮子”需生产、流通、销售齐发力
- 资金链断一定要“跑”? 民企为啥很少申请破产
- 实业人眼中的“工匠精神”:辛苦 但很踏实
-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先行指标释放积极信号
- 北京:市民足不出户可办出入境签注 EMS上门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