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合味来机器人连锁餐厅,记者已看不到机器人的踪影。去年,这家餐厅凭借机器人服务员吸引了众多市民“尝鲜”就餐。如今店员介绍说:“机器人不能端汤水太多的食物,还不时发生故障,老板就没再用了。”据了解,机器人只能沿着固定线路送餐,加上餐厅人员走动大,机器人不懂得躲闪,上菜容易洒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机器人的服务水平也十分有限。体验过机器人上餐服务的王小姐说:“服务的内容有点少,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王小姐表示,机器人的服务更多是机械性的,“人性”还不够。
实际上,聘用机器人的餐厅并未对机器人的服务水准抱太大希望。“最初引入机器人服务员主要是考虑为餐厅聚集人气。”广州小笼王机器人餐厅的经理向记者表示,机器人能够吸引顾客,但并不节省人工。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餐企使用机器人也并非出于主动选择。在广州白云区一家已歇业的机器人火锅店,负责人梁小姐抱怨称:“餐饮业人员流动一直很大,年初刚招的6个服务员,年后却只回来了1个。”聘请机器人做服务员,只是应对“用工荒”的无奈之举。
尽管机器人服务员接连被“炒鱿鱼”,但专家表示,“聘用”机器人服务员,并不意味着机器可以取代人;机器人被“炒鱿鱼”,也不能说明机器人效率低下。除了目前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更大问题在于对人与机器人关系的误解。
还有专家表示,机器人的发展应用需要分行业而论,机器人被“炒鱿鱼”是因为它并不适合从事服务业。“在制造业,未来机器人将增多,人工将会有所减少。而在智力服务领域,人工投入将相应增加。”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章云解释称,由于制造业领域存在许多重复性工作,可用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而在服务业领域,人际沟通交流较多,这是机器人做不到的。
- 跳着广场舞逛邮轮 揭秘那些奇葩的旅游线路
- 六省份公布清明小长假旅游收入 山东暂列第一
- 云南产业升级瞄准旅游业 高铁补短板带动发展
- 内地酒店业用工成本超香港 部分已占总收入的5成
- 英一游乐园规定乘过山车禁止尖叫 称避免噪音
- 三省两市4月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 涠洲岛:火山口的小岛 景观奇特
- 百货卖场利润薄如纸 靠母婴亲子餐饮吸引客流
- 4月起云南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