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李迅雷:放慢GDP增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有效办法

金融投资  2016-4-1 10:43:2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结构性问题除了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收入结构等,此外,还有区域结构问题。如不少中西部城市的人口流出现象,包括重庆等直辖市。试想一下,一个人口不断外迁的城市,要让他们去房地产库存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有效的办法是放慢GDP增速,而不是加快。

 

  结构性问题除了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收入结构等,此外,还有区域结构问题。如不少中西部城市的人口流出现象,包括重庆等直辖市。试想一下,一个人口不断外迁的城市,要让他们去房地产库存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有效的办法是放慢GDP增速,而不是加快。因为加快对于去杠杆、去产能都是不利的,过去中国经济增长过快,导致了债务水平过高,欠账太多。如果继续加快,则欠账不能补,杠杆不能去。

  如此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是迫在眉睫,只有改善劳动力、资本(资金、土地等)和技术的供给,对现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才能防范风险、化解危机。

  中国的城镇化率被低估了

  官方公布的2015年的城镇化率达到56.1%,居然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高出4.6个百分点。这也太离谱了。我查了一下,十二五规划之所以把2015年的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设定为51.5%,是因为当时还未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所以,2009年的城镇化率官方数据为46.6%,如果增加1个百分点,那也不过是47.6%。等到2011年4月普查数据公布,才将该2010年城镇化率的数据上调至49.68%,整整低估了2个百分点。

  实际上,当年本人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还没有结束之前,就撰写一文《中国城镇化率被低估了》(《新财富》2010 年第10期),提出城镇化率新的计算公式:城市化率=(总人口-农村常住人口)/总人口=1-农村化率。

  其涵义是,由于农民工经常从一个城市流向另一个城市,假如这两个城市他都没有居住满6个月,则他就不能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尽管他离开农村超过6个月以上了,也不能被统计为农村常住人口。如果抽样调查只是在城镇统计城镇化率,那么,他就未被统计进去。

  当初我的逻辑是: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二大国,且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10%了,那么,中国的城镇化率就不应远低于全球51%的平均水平。所以,我把2010年的城镇化率估算为50-55%。(公布为49.68%)。即便从11-15年城镇化率有一个较快的提升,即从49.68%上升至56.1%,我还是认为存在一定低估。理由是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8200美元,属于中高收入国家,按这样的大国经济地位及平均GDP水平来衡量,对应的城镇化率水平应该在60%以上。如日本8000多美元的人均GDP所对应的时间是70年代初,对应的城市化率大约是70%。

  周其仁教授曾经撰文指出,中国的城镇化率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率。如中国15年的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为40.5%,城镇化率为56.1%,那么城镇化率/工业化率为1.38。但2010年,美国的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为4.1,即城市化率高达工业化率的4.1倍。同年同一比值,法国为4.11,英国为4.09,德国为2.64,日本为2.48,共同呈现出城市化率远远高于工业化率的特征。

  本人认为,将城市化/工业化这一比率与发达国家比,有点勉强,毕竟人家的服务业发达,占比很高。但与工业化水平正在提升的发展中国家比,还是有可比性。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城镇化率的水平却只比欠发达国家高一点。显然存在低估可能(详见本人2010年的《中国城镇化率被低估了》一文中的理由)。

  因此,本人判断,目前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应该在60%左右,即被低估了4个百分点左右。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理应放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是否已经老了二战之后,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大致是在1965年,韩国是在1995年,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就更早了。简单地说吧,欧美等国早就功成名就,日韩及香港、新加坡等新贵也早已金榜题名。南美及东南亚诸国则屡考不中,被陷在中等收入陷阱中了。

  中国呢?目前正向高收入国家目标冲刺,这应该是向该目标冲刺的最大年龄段的“运动员”了。中国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相当于日本1990-95年时的人口结构,中国人口年龄与20年前的日本类似,但那个时候,日本经济、金融泡沫已经破灭,经历着“失去的20年”这一漫漫长夜。

  因此,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从供给的角度看,劳动力在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在上升;从需求的角度看,劳动年龄人口同时也是消费主力人口,故劳动力的减少同时也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利于投资和出口,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不利于消费。所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马力”不足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目前要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前提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需求不足。所以,经济增长就是人口现象,此话不假。而目前不仅是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全球都面临人口老龄化,这才导致全球性的需求不足。而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还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全球都还都没有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这些跨越经济体的共同特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即它们除了为自己打工挣钱外,还可以为别人打工挣钱。

  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的高增长,基本上也是复制东亚模式。但问题在于,原先基础太差,基数太低,当你竭尽全力快要冲刺的时候,却因前期体能消耗过大而力不从心。如目前的出口已经负增长,制造业的增加值也到了历史低点。

  所以,对当前经济回落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人老了,劳动力减少导致劳动成本上升,企业赚钱难了。2015年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只有63万,要知道,5年之前外出农民工新增数量超过800万人。两个原因,一个是农民老了,第二个是农民少了。通常说,现在在农田里干活的三个农民的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我也曾经计算过中国第一产业的劳动人口,发现被高估了近1亿人。所以,对城镇化率低估,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的偏差,还会影响到政策的正确性。

  数字超越下的悖论:全球高收入国家人口不应占到40%

  世界银行目前对于高收入国家的定义是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616美元。目前中国的GDP总量与GNI相差很小,所以,也可以用GDP来替代。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的GDP总额不低于92.7万亿,2020年的人口估计为14.03亿,那么,人均GDP将超过6.6万亿,按现在的汇率折算为美元,大约是1.1万亿。还是与世界银行的设定的门槛有一定差距。这里,还没有考虑人民币汇率贬值因素。但这一因素实际上是人们预期比较强烈的。

  假如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7:1,也就是5年累计贬值7.7%,年均贬值幅度为1.54%,这样的估算应该不算过分。那么,到2020年的人均GDP为9429美元。因此,即便考虑到GDP规模可能超过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的因素,要达到人均12616美元的目标,恐怕难度不小。

  也许,到2025年中国的人均GDP的确可以超过12616美元,但届时世界银行估计也会上调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因为全球的货币在泛滥,美元的购买力也在不断下降,如上世纪70年代,人均GNI超过7000美元就算是高收入国家了。如今则早已翻了一倍。

  再者,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约19%,接近20%,而按世界银行标准,目前被列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也就20%,这也符合二八定律。假如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也被列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则全球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就接近40%,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相信世界银行也会再度提高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I标准。

  因此,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人均GNI超过某个门槛,就算成功跨越了。而是在于,当你跨越这个门槛之后,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维持,而不是精疲力竭、止步不前。比如1965年,日本人均GDP 7000美元,1975年达到2万美元,1995年,日本的人均GDP达到4.25万美元的高峰。也就是说,日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之后的30年里,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保持增长。同样,韩国95年的人均GDP为1.1万多美元,如今则是2.8万多美元。

  结构问题只有靠结构性改革

  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在95年达到峰值,而GDP的峰值也是95年。人均GDP在95年也达到了历史峰值4.25万美元。如今,日本的人均GDP只有3.25万美元,比20前还少。韩国也有类似情况,即95年之后,GDP增速显著放缓。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是从12年开始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时间是在13年,GDP增速的放缓是从11年开始的。种种迹象表明,人口因素已经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凸显出来。如企业债务率过高,库存积压,产能过剩等。此外,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也影响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两端。比如,有效供给不足的典型案例是中国人到日本去抢购马桶盖。但同时,中国迄今还有超过6亿人没有使用上马桶。说明有效需求的问题比有效供给更严峻。

  这实际上是收入结构问题,即收入差距过大。这种问题不能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只有通过对财税体制的改革来缩小差距。

  因此,在如何评判中国经济现状时,不能只看一个维度,而需要看多个维度。不能只看这几年的经济,而是要看今后5-10年甚至更长时段的经济变化趋势。

  结构性问题除了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收入结构等,此外,还有区域结构问题。如不少中西部城市的人口流出现象,包括重庆等直辖市。试想一下,一个人口不断外迁的城市,要让他们去房地产库存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有效的办法是放慢GDP增速,而不是加快。因为加快对于去杠杆、去产能都是不利的,过去中国经济增长过快,导致了债务水平过高,欠账太多。如果继续加快,则欠账不能补,杠杆不能去。

  如此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是迫在眉睫,只有改善劳动力、资本(资金、土地等)和技术的供给,对现有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才能防范风险、化解危机。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39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