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从“出口导向”、到“投资驱动”,再到“消费主导”的适时转换,有效避免了经济增速的大幅波动。这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达到了9.6%,可谓世界级的经济奇迹。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有三大支柱保证了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第一,劳动力要素——中国近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供给与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第二,资本要素——持续了多年的、由对外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的资本流入;第三,改革开放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率优化的制度红利。
而经济发展到如今,我们发现无论是劳动力要素拐点的出现、还是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所带来的资本要素拐点的出现,都意味着我国依靠要素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客观上难以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十三五”规划纲要适时的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构建发展新体制”,明确了要通过创新来推动未来的国民经济增长。
我们知道,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即索罗残差)。在前两个支柱熄火或者减弱的时候,必须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而生产率的提升要么来自技术进步、要么来自制度完善所带来的帕里托优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均强调了通过创新驱动,引导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构建发展新体制”提出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以上内容与方向,笔者认为都是很对路的解决之道,
但能否真正落实与落地是未来我国经济能否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现代产权制度与市场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 业内:MLF利率普降并不意味降息短期将至
- 货币政策注重价格调控 逆回购利率锚再维稳
- 经济观察:东莞台商在大陆投资领域越来越多元化
- 浙江省官员呼吁:完善法律 推进企业减负
- 中国首个知识产权投贷联动基金在上海启动
- 财经观察:全球经济风险致美联储暂缓加息
- 调查报告:超五成企业对经济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 财经观察:全球经济风险致美联储暂缓加息
-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20日发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