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同时也将为世界带来机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一方面,因为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传统制造业赚钱很少甚至不赚钱,有的还亏损。传统制造业要么创新变革,要么大步走出去,只有这两条路。另一方面,国家在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现在是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期、机会期。”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也明确提出,“我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石化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考虑,曹湘洪建议,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向外的推介力度;金融等部门应加大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
“随着合作的拓展和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风险和损失也伴随而来。”民进中央建议,“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更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民进中央还建议,改革我国对外投资数据的统计方法,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投资资金的最终目的地,以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构建中国对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预警和管理体系。对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项目,强制推进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我国对外投资保护体系,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法”的立法,政府大幅提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注册资金规模,显著强化其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策略,减少投资项目的受关注度和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而又是我国企业强项的港口、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适当加大投资规模。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带动海外就业的巨大变革。”致公党中央建议,鉴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海外就业的复杂性,加快构建完善海外就业保障体系,妥善处理海外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维护就业人员的正当权益已十分必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就业市场的拓展,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我国大国形象的塑造。
- 2016年营改增将全面推开 减税力度前所未有
- 外资撤离实为重构 中国经济新常态孕外资新机遇
- 中国三部门促进产融合作 支持企业集团设财务公司
- “十二五”时期中国利用外资能力显著提升
- 2016年前两月中国消费同比增长10.2% 新
- 海外专家热议十三五规划纲要 看好中国制度
- 欧洲故事的警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速
- 需求面呈现复苏态势 稳增长落地关键看两会后
- 委员: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上涨预算涨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