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与住建部沟通,准备对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中介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进行治理。”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政协小组会议上的此番表态,与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的态度如出一辙:住建部正与北上广深沟通,想方设法稳定市场。
具体行动随后即至,包括排查楼市场外配资,打击“首付贷”行为。地方上反应最迅速的是深圳,深圳市金融办3月4日下发了一份关于防范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的函,其中提到,要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严格排查企业推出杠杆放贷的情况。接着,北京也开始摸底楼市配资。
“眼下,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正在摸底楼市配资,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土地政策会很快有所变化。”前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华夏时报》记者称,要调控好一线城市的楼市,最好的办法是收紧购房资格、提高贷款首付比例。
调控风向生变
“我们已保持高度关注,与北上广深4个城市保持密切沟通,将通过严格限购、差异化税收与信贷政策、增加土地供应等措施稳定市场。”3月5日,陈政高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勾勒出的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最新行情的独特解读是:“三大特点”、“三个没有变”、“五大政策”。
“我对中国今年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充满信心。”陈政高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变,住房需求没有变。
住建部的表态,意味着一线城市房市的调控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记者注意到,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广州叫停了“跨区首套”政策,广州放松限购的政策很快又收紧了。而此前房价飙升过快的深圳,也曾多次传出“楼市调控收紧”的消息,如春节前夕深圳的书记、市长先后回应均称“要出台相关的调控政策”。
“将稳定一线城市房价。”继住建部表态后,国土部也公开表态。3月9日,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将充分发挥政府土地收储,支持政府调控措施。另外,就“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和进城落户农民人口相挂钩”等问题,姜大明回应说,国土部已经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住建部制定了人地挂钩方案,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其原则是以人为中心,以人定地,人随地走。
此前一天的3月8日,国土部总规划师严之尧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无党派界别联组讨论时表示,国土部将在严格用地标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三方面重点施策。
“当前,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与用地结构不合理有极大关系,一些地方政府把大量稀缺的土地过度地用在了房地产上。”严之尧表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做好战略规划。
部委在行动
“近期一线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房价上升非常快,这四个城市我们正在想方设法稳定市场。”陈政高为此给出了5条措施:一,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同时实行严格的差异化税收和信贷政策;二,增加土地供应面积,这些供应面积要及时披露信息,以稳定信心;三,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型工程建设;四,打击各种交易上的违法违规行为;五,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发声,稳定人心,稳定预期,稳定市场。
国土部则将采取有保有压、优化结构、分类调控的政策措施,合理地增加这些城市的土地供应面积。
“各有关方面在稳定房价的措施中,都提到了要增加土地供应面积。”姜大明列举了5条主要措施:一是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实行土地应保尽保;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土地收储的作用,及时增加土地供应面积;三是盘活城市中的闲置土地,特别是一些房企长期囤积没有开发的土地;四是加大城市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开发,支持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五是坚持和完善招拍挂制度,防止异常交易推高房价。
“我们也注意到,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出台了一些解决措施,国土部将全力予以支持。我们相信,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的努力,房价一定会稳定住。”姜大明说,有些人担心“城市开发边界会被突破”的问题是不会出现的。
对房价表态采取措施的部门还有很多。全国两会期间,包括央行、银监会部门均表态,正密切关注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计划推出措施,打击“首付贷”行为。
深圳市金融办3月4日下发的防范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的函中提到,现针对深圳银行、P2P、小贷公司等机构相继参与“首付贷”、高杠杆放贷放大金融风险的现状,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而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网贷协会正摸底涉嫌高杠杆放贷情况,约谈了此前曾因金融业务而陷入风波的中介机构,部分房地产中介已开始调整相关业务。
不过,谢逸枫认为,靠打击“首付贷”可以起到楼市降温、房价降火的效果,但无法撼动房价上涨。这就需要多套组合拳配合使用,才能在楼市去库存的大背景下,不让房价疯狂。
- 全国人大:房地产税法已列入今年立法预备项目
- 外媒揭中国人众筹炒房:花1000元便可买房 坐
- 楼市去库存政策空间打开 投资者入市尚待配套措施
- 房地产投资时隔两年首次回升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难
- 房产投资增速两年来首次回升 土地购置面积降幅大
- 国内买家掘金海外楼市 未来资金回流可能性不大
- 监管压力加大 链家自发下架天价房源
- 中国楼市调控史: 从行政干预到市场主导的艰难变
- 3万亿个贷助推房价 楼市加杠杆or去杠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