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办法》,大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5%;中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10%;小、微型企业的股权激励总额不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0%,且单个激励对象获得的激励股权不得超过企业总股本的3%。
“市场化已是国企改革的明确方向,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可调动员工积极性,把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结合,将在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谭云明表示。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激励分配机制,探索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办法》提出,符合条件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可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股权激励方式,或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分红激励方式,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同时,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正透明;因企制宜,多措并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的总体原则。
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企业适用范围,提高了股权激励的总体额度,增强了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激励作用等。在突出对科技型企业引导功能的同时,着力规范过度激励及过程调整行为,明确股权激励的约束条件,严格把控股权奖励尺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如规定企业成立不满3年的,不得采取股权奖励和岗位分红的激励方式。企业不能因实施股权激励而改变国有控股地位。大、中型企业不得采取股权期权的激励方式。企业用于股权奖励的激励额不超过近3年税后利润累计形成的净资产增值额的15%,企业实施股权奖励,必须与股权出售相结合。股权奖励的激励对象仅限于在本企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重要技术人员。
- 人社部:七方面推动养老保险改革 医保基金无缺口
- 印度赤字率从3.9%下降至3.5% 经济增长7
-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脱轨”风险在加剧
- 中企在美投资遭审查最多:美官员称并非找茬
- 中国首部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 国务院清理192项行政审批事项 7项涉证监会
- 七大领域国企混改试点提上日程 航空等重组预期较
- 发改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6.9%增速背后:经济转型阵痛是成长中的麻烦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