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自韩国进口主要受惠商品为未锻轧锌、合成橡胶等工业类产品;自澳大利亚进口主要受惠商品为牛肉、海鲜等民生类产品。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起正式实施,当日实施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次降税。经过一定过渡期后,两个协定项下绝大多数货物最终将实现零关税。其中,中韩自贸协定项下,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将对92%税目数的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我国将对91%税目数的韩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澳自贸协定项下,澳大利亚将在5年内对全部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国在经过最长15年过渡期后对96.8%税目数的澳大利亚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
据上海海关介绍,截至目前,两项自贸协定项下共进口货物2063批,受惠货值12.4亿元、税款优惠3992.2万元。其中韩国原产货物进口840批,受惠货值5.1亿元、税款优惠1220.6万元,主要受惠商品为未锻轧锌、合成橡胶等;澳大利亚原产货物进口1223批,受惠货值7.3亿元、税款优惠2771.6万元,主要受惠商品为牛肉、海鲜等。
除企业享受到成本降低、通关便捷外,普通市民也将享受到自贸协定带来的实惠,能更快、更省钱的买到来自韩、澳的“美食盛宴”。
“贸易协定生效后,税率经过两次调整,进口成本下降,所以我们相应调整了一些商品的零售价。比如从澳洲进口的龙虾,关税从15%下降到9%。随着几级供应商不断放大成本优惠的效应,我们的零售单价也从去年的每斤325元左右降至270多元;等2019年关税降为0后,随着综合税率下调,龙虾价格将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上海极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杜震介绍说。
截至目前,中澳自贸协定项下,澳大利亚原产牛肉进口406批,受惠货值1.7亿元人民币,占比23.1%;海鲜进口327批,受惠货值7311.7万元人民币,占比10%。
2015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企业面临进出口“寒冬”。上海海关方面表示,自贸协定实施后,上海海关在通关现场设立了中澳、中韩自贸协定货物通关专窗,为受惠货物验放提供便捷通道,及时解决企业通关受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中日韩加速构建区域内电子商务流通网络
- 贸易摩擦掣肘中国外贸发展 应深化和各国合作
- 中吉贸易优势仍在 关键在细分市场错位竞争
- 中国出境游两极分化:日本依旧爆买 澳洲趋冷清
- 黑龙江去年对俄贸易降幅过半 油价下降成主因
- 中国人生活水平在提升 消费呈“白”涨“黑”跌
- 国家工商总局:网购四类商品将不能“无理由退货”
- 国家商务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合作
- 全面二孩助推中国新一代父母消费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