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是直接事关民生的大产业。据有关部门当天会议上汇报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6%。但与国际对比看,许多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占GDP比重普遍在8%以上,个别国家这一比重更高;而我国仅占5%多一点,可以说其中潜力巨大。
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研究医药产业对于当前稳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特意调换了常规排序,称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稳增长”。
医药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属于基本民生。产业发展当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它必须首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同时,它还事关整个社会的心理安定需求。总理的表述,不光是一个简单的前后排列问题,而是最直接也最朴素地体现了施政的情感基础和逻辑次序——所谓“行大道、民为本”。
不仅在施政理念上看重老百姓的“基本”,针对文件的具体要求中,李克强也强调“基本”。老百姓对医药事业的最基本感受,无非两个:价格和质量。总理的要求也正是紧贴着这两者提出来的:关于医药产业、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一定要与医改紧密结合。唯如此,才能最终落到服务人民健康这一根本宗旨之上。“当前医改最重要的是价格改革。价格问题尽管是沉疴旧疾,一下子处理很难,但必须坚决推进!”总理强调道。
李克强还特意强调了基本药物制度。他说,群众有抱怨,医药质量不行。我国在某些高精尖医药上存在差距,这需要时间,但必须补上基本药物差距这块短板。“不能让老百姓出国买感冒药、创可贴这类现象长久发生。要下决心,闯过基本药物这一质量关。”当天常务会决定,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尤其要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
会议对医药领域审批改革也提出要求。简政放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老百姓。总理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 血液制品价格暴涨提价空间大 概念股躺着赚钱
- 医保个人缴费比例上升 巨额财政补贴或被忧泛福利
- 退休人员缴医保消息刚出 个人缴费比率或上调
- 公共急救乱象丛生 专家称应建立统一调度平台
- 超三分之一核查药品注册申请撤回 约十余药企涉事
- 阳普医疗:拟募资近9亿加码医疗服务
- 医保基金面临过度医疗黑洞 病人出院居然要走后门
- 高端医疗迎政策提携:医生人才松绑
- 中国癌症生存率仅美国一半 整体国家治疗水平不足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