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上的变化,1月8日《证券日报》刊发的《稳定市场预期央行仍需出手》一文就进行了分析。该文认为,央行可降准的幅度在2个百分点左右,但定向降准的幅度却没有限制。由于通胀因素的不确定性,降息的空间已经收窄。其他政策工具则大有用武之地。
事实也确实如此,央行今年加大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比如SLO、MLF、逆回购等。1月18日,开展550亿元3天期SLO。1月19日央行共进行了4次操作,分别是:开展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开展75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开展3280亿元3个月期MLF;开展820亿元1年期MLF。1月20日,开展1500亿元6天期SLO。1月21日,共计开展4000亿元逆回购,其中包括29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1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
剔除已经到期的550亿元3天期SLO和昨日到期的1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截至昨日,央行在本周释放的流动性就达到了9550亿元。这个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降准0.5个百分点理论上可释放的6785亿元资金。
央行在日前召开的商业银行座谈会上指出,当前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央行并对短中期流动性需求做出了应对方案。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随后表示,6000亿元以上的中期流动性规模安排,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利率。他强调,如果过度采用降准的措施,可能导致对短期利率过大的下行压力,不利于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
“目前对流动性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财政存款、节日资金需求、外汇占款负增长等,其中前两个为季节性因素,采取适当措施即可应对,而后一个因素则需综合施策。”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央行已经采取的措施和货币政策储备工具来看,除了降准之外还有很多措施可以释放外汇占款负增长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但该交易员强调,如果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加大,需要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准仍是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一个可以立竿见影的工具。毕竟目前17%的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对于春节前的流动性管理,市场人士认为,应重点关注央行在逆回购品种上的选择、创新政策工具的使用。而对于降准的时点,则延后至3月底或4月初。
- 去年度网贷风险“地图”: 3大核心数据解读P2
- 债市盛宴继续火爆 债券类基金成香饽饽
- 达沃斯嘉宾:货币政策分化成全球金融动荡之源
- 央行: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
-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 央行昨日开展1500亿SLO操作 节前降准可能
- 理财公司乱象:成立多个公司绕圈 钱最后都给了自
- 央行就金融精准扶贫密集出台举措
- 金融业贡献度创新高:前半年靠牛市后半年靠贷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