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人民币汇率同止十连跌
12月21日早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53,相比于前一交易日上调61点,从而结束了此前连续十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
8月中旬,央行改革中间价报价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因素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在岸人民币汇率成为次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重要参考。在12月1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涨0.03%,报6.4814元,终结十连跌。
此前十日中间价下跌963点
此前,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1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985比前一交易日(12月4日)下调130点,自此开始连续十个交易日实施下调,其间累计下调963点,降幅高达1.5%。
消息层面,美国国会18日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该改革方案生效后,中国在IMF中的份额占比将从3.996%升至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刘向东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美国国会批准IMF份额改革,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认可,市场重拾对中国政府维稳人民币汇率的信心,以往市场看空人民币的单边预期发生了分化。
国元证券分析师郑旻认为,在目前每月中国对美国高达6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央行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人民币汇价。只有当贸易顺差消失的时候,才有必要对汇价引起足够的警惕。
■分析
贬值压力下降升值区间难返
招商宏观研究团队在近日的一份电话会议中指出,美联储目前要赶在12月加息,目的就是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预留一些政策空间,加息之后还可能降息。这意味着第二次加息之前,美元缺乏继续上升的动力,而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经济面临的贬值压力会比11月要减小不少。
据该机构预测,美元指数未来还将维持在90-110的宽区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21-6.59的区间内浮动。
不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目前距离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的时间尚远,第二次加息会否延迟这一预期不太可能立即产生并发挥作用。四季度GDP数据难有较大起色,人民币目前面临的贬值压力仍然比较大。
“未来美国经济强势复苏带动美元升值的内在逻辑仍然要延续下去,这导致主要的非美元货币都将走弱,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升值,那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之一,这与国内经济目前提升通胀水平、促进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并不符合。”刘向东称。
- 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社会保险费或将降低
- 美联储加息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 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发布 保险与投资理财成新亮点
- 信息发展领跑监狱信息化业务 50多家机构组团调
- 小额农贷推动渔民休渔期另辟财路
- 美元加息靴子落地留猜想 人民币押宝3.4万亿外
- 机构报告:今年中国公司跨境IPO增长势头强劲
- PPP蹒跚站上稳投资风口 2016年有望迎签约
- 人民币待解特里芬难题 需平衡供给与需求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