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工信部出台的《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称,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的企业将被公示。如今,这类企业被形象地称为“僵尸企业”。
时隔两年之后,工信部再次对汽车行业的“僵尸现象”亮红灯,且公示数量增加一倍,意味着清理速度正在加快。
对于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来说,通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企业宁愿“死扛”也不愿退出,而退出的企业中通过法院破产程序则更少。
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破产的市场文化,该退出的企业不能有序退出,会造成市场信息扭曲,潜藏风险大。”
调查:老牌车企今安在?
北京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出现在这份公示榜单的首位。查询北京工商注册信息,北京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仍显示“在营(开业)企业”状态,主营汽车和零部件制造、销售,其股东是北京燕京汽车厂和中大工业集团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中大工业集团入股燕京汽车后,更名为北京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核准时间为2011年9月15日)实地探访。现在的太平街8号已经变身为住宅小区,不远处就是陶然亭公园,附近早已没有了汽车制造厂的影子。记者多方打听获知,此地正是原来燕京汽车厂所在地。
当记者询问中大燕京汽车公司在哪里时,一位物业人员说:“不知道中大燕京在哪儿。这里就是原来的燕京汽车厂,员工已经被买断工龄下岗了。原来的厂址卖给了房地产商。”
记者通过查询,获得了另一个名为“北京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的地址“朝阳区慈云寺18号”,并拨通一个联系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是北京中大燕京的职工,原在北京工作,现在中大燕京的生产资质还在,但是生产厂已经搬到了江苏盐城。
当记者问及工信部两年内不受理公示车企新产品申报等业务时,该人士表示,工信部劝退的是改装厂,但是现在中大燕京生产汽车底盘的部分还在生产,不会被劝退。
除中大燕京汽车外,另有91家企业出现在公示名单上。与2013年被公示的48家企业相比,本次的数量接近两年前的2倍。业内专家表示,这实际上是向上榜的车企亮了黄牌,从上一批被公示的企业来看,重新恢复活力的企业很少。
根据工信部要求,两年内不受理被公示企业的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直接打掉了这些企业的“壳资源”,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让一些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市场。
说法:企业退出存中梗阻
我国的《破产法》自2007年起就开始实施,既然已经扭亏无望,为何僵尸企业不能破产退出或被优质企业兼并?在李曙光看来,虽然有些僵尸企业已经无力生产经营,但是还有“壳资源”可用。
李曙光表示,“2014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不到2100件,前年才1998件,但是每年在工商局注销执照的有70多万家企业。这就说明,现在以行政方式退出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通过法律渠道破产的企业不到0.3%。”为何《破产法》近乎闲置?在李曙光看来,目前我国仍没有形成破产的市场文化,“一些地方领导的观念比较落后,认为本地的企业破产是不光彩的事情,甚至还对一些僵尸企业给予了有违公平的保护措施。”此外,李曙光也提及,企业破产涉及职工安置、土地厂房设备的处置等需要协调的事情较多,牵扯面广,有些法院嫌麻烦,也不太愿意受理破产案件。
宁愿成为“僵尸”也不愿意走向破产程序,对于地方政府和当事企业来说,也有其“难言之隐”。一位钢铁业人士就曾对媒体表示,“亏损的企业都不敢停产,因为一旦停产,银行会催要贷款,死得更快。”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主任郝玉峰说:“地方政府一般不会轻易让企业破产。一是保税收,二是担心出现大量失业。不仅不让破产,甚至如果当地企业被外来企业兼并重组也不愿意,因为这涉及到税收和经济数据统计,这都是和当地政绩挂钩的。”
此外,郝玉峰向记者提及,他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地区的企业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融资担保链,如果一家破产甚至可能波及其他运营正常的企业,因此地方政府也担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如此一来,地方政府出手相救成为企业免于破产退出的主要手段。
近来,高层密集表态要加大处置僵尸企业力度。山东、浙江等地也已开展针对僵尸企业的摸底行动。李曙光认为,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但占据资源,而且可能造成市场信息扭曲,潜在风险大。他说:“现在必须将《破产法》有效利用起来,让该破产的企业有序退出,才能形成健康的市场环境。”
- 通用航空即将破局 各路力量蓄势待发
- 进口车前10月进口量和销量双降 库存比居高不下
- 中资邮轮破局外资垄断 运营模式有待考验
- 日系车收复在华市场份额失地 去年同期提升0.5
- 航班时刻分配改革试点 潜规则到明规则还有多远
- 汽车库存11月预警飙升至61% 年底压库成不争
- 额哈铁路将通车——出疆货物抵至秦皇岛、绥
- 航班时刻改革探索拍卖模式 白云和浦东机场或先试
- 地方去库存将需整体统筹 别搞“年底促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