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两年对比,今年煤价回调时间明显延后。2013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于10月上旬触底后“十一连增”;2014年,触底时间提前至8月末,随后一路波动回升。
然而,截至11月中旬,今年煤价仍在下行。11月11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6元/吨,环比下跌3元/吨,自9月中旬开始,连续9周下跌,继续刷新这一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记录。此前两天,代表煤炭主产地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同样延续下跌走势,部分地区煤价吨煤跌幅达20元。
业内专家分析,临近年末,冬季供暖、年底煤炭长协谈判、南方水电减少等一些利好因素逐步显现,今后两月,煤价有望再次回调。
煤炭市场分析专家王云表示,冬季取暖用电用煤增加,不仅山东、辽宁地区煤炭需求增加,江浙沪地区居民用电量也将有所增加。西南地区水电即将进入枯水期,湖南、湖北、安徽等长江沿岸地区电厂将增加耗煤量,“海进江”船舶也将增加,为市场走好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临近年底煤炭长协谈判。近日,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国内煤炭“四巨头”达成共识,年底之前不再降价。消息显示,四大集团11月报价已与10月份保持一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建设协会副秘书长徐亮认为,未来几月煤炭需求将趋稳回升,或将有5元至10元回调,但气候因素将成煤价波动的关键,整体偏弱格局不变。
- “十三五”风电将重点解决弃风限电问题
- 缺乏整体布局 新能源产品被迫低价出口
- 中国两家光伏企业被欧盟取消价格承诺
- 煤炭业雪中送炭率先受益 铁路运费终降了
- 能源局吹风去煤化 新能源逼电改提速
- 电力需求及直供电低至成本价 高耗能企业得益
- 限电恶化电改压价双夹击 电力产业链谋划出海突围
- 能源转型政策方向明确 光伏企业加速转向智能制造
- 煤炭业产能过剩需求遭压制 被倒逼加快供给侧改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