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车自诞生之日起,其合法性就一直存在争议。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10月10日至11月9日。
征求意见结果一直吸引业内的高度关注。在交通部公布的截止到10月25日意见汇总中数据显示,共收到各类意见3220件,涉及“专车是否纳入行业管理”的意见占比18%,共计580条。涉及“网约车车辆条件与标准”的意见占比18.6%,共计600条。
此外,有93条意见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法运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多数意见认为,目前私家车利用互联网从事所谓的“专车”服务就是非法运营,应当严厉打击。有的要求取缔现有“专车”服务。有的建议打击非法运营应当部门联动、明确职责,严厉追究责任,维护市场公平秩序。有的建议,“能不能像香港那样立法立规对‘黑车’长期保持高压态势,给市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针对征求意见过程中比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交通运输部11月7日召集了20多位专家参与讨论。同济大学交通规划专业教授陈小鸿表示:“‘专车’和传统出租车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不过在现在这个技术条件下面,它能够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的预约服务和更为及时的动态调度。”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当前“专车”发展已经引发了社会稳定、乘客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行业管理部门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制定政策予以规范,十分必要。如果国家再不立法,而是“让子弹飞一会”,是政府不作为的表现。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中央立法没有问题,但应突出原则性底线性的规定。“确实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或者是消费者权利保护,可以做一个补位性的规定,把平台责任到底是什么说的清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程世东提出,判断是否营运是对运输服务行为评价的,而不是评价提供服务的主体,“驾驶员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其提供的运输服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就应该是营运性质的,因此作为服务相关的要素——车辆、驾驶员等就应该纳入行业的管理。”
- 广州专车市场明显降温:司机从月入过万变4000
- “心脏”即将国产 宝马布局下一轮豪车竞争
- 今年航运业薪酬增长7.1%,创六年来新低
- 海工船:从“救命稻草”到“烫手山芋”
- 交通部邀请专家再议专车:共享经济还是马路经济
- 专车纳入监管大势已定几无悬念
- 车市购置税新政效果显著 四季度复苏在即
- 电动车行业发展遇瓶颈 绿源称要不断创新活下去
- 今年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将达12.3万公里 世界居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