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周下调了基准利率,这是中国央行今年第6此下调基准利率。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同时还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正在试图让中国放缓的经济重新实现加速。这是中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最为激进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将其经济中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约合8670亿澳元)。
问题是,中国央行下调利率不是你应该关注的新闻。你所关注的信息都是那些主流分析师在未来一两周所夸夸其谈的信息。但是,有关中国的真正消息很难被提到。
就在全世界消化中国下调利率的消息时,彭博社发布了这样一则信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告诉中国代表,人民币将可能很快获准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这将使得更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或将人民币纳入到外汇储备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在会议上给予了中国官员强烈的信号,暗示人民币将很快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中。中国官员对于人民币获得通过充满信心,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庆祝声明。”
特别提款权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的一种资金国际形式。特别提款权的价值是根据其包括的主要货币的不同汇率计算得出。
特别提款权是为了向特定国家提供货币储备或是用于提供额外流动性。
关于特别提款权有两个关键的事情你需要知道:
首先,特别提款权是在1969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是为了解决国际支付中黄金和美元不足的问题。
第二,特别提款权背后没有任何实物支撑。特别提款权没有黄金,资产或是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作为支撑。
特别提款权仅仅是权力精英们希望支撑全球货币体系的产物。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一个有信誉的国际货币。
中国迫切希望人民币能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当中。
尽管目前这仅仅是一个谣言,但是美银美林预计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的占比将可能达到13%。
在2010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后一次的审核中,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四大主要货币的比重不一,欧元占37.4%,日元占9.4%,英镑占11.3%,美元占41.9%。
人民币潜在的13%的比重可能意味着美元和英镑在特别提款权中的比重可能会下滑。
中国曾试图希望在2010年12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上将人民币纳入到特别提款权。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拒绝了这一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时表示人民币无法自由使用,不符合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要求。
自由使用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自由使用意味着该货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这意味该货币具有高度流动性,并不受国家的控制。按照此定义,人民币不能自由使用。
中国对其民众使用人民币具有严格的控制。中国对于中国个人可带出国的人民币金额设有限制。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前需要提交额外的文件以带入资金。中国对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0.00%]市场有着限制。
这些问题在5年内都没有改变。
但是自由使用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自由使用基于该货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使用情况。是否在全球市场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广义上来说,人民币现在符合了这一标准。完全可兑换货币仅仅是特别提款权考虑的一个优势。
人民币的使用和中国对人民币的控制在5年中没有多大改变。
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将给予中国政府迫切希望人民币获得的国际信誉。
今年早些时候,对于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有一些异议。但是异议很快就消失了。中国政府在2015年主动贬值人民币。
货币战争交易者的策略师JimRickards表示,市场中很多人都误以为人民币主动贬值对未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反击,事实不是这样。
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只是时间问题。他表示,这只是过程被延长。
“中国主动贬值人民币不是在报复,只是针对美联储强势美元政策的必要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对于国际货币系统的有效运转至关重要。
中国这些措施可能让市场感到惊讶,但是市场将会明白这背后的道理。精英们预测到了这一措施,但是一般投资者没能想到。
Jim表示投资者必须意识到人民币将在今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中。
对于投资者,有以下影响:
“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对于投资者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现在到明年三月,中国将有可能进一步贬值人民币。这将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通缩压力,使得美元更加强势,给美国股市带来更多动荡。美元走强将进一步影响美国公司的营收。”
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将给美国市场带来更多动荡。这一切的背后都显示着货币战争的意味。
- 降息降准对个人投资理财有何牵连
- 央行:9月发行债券2.5万亿 同比增长128.
- 银行存款或大搬家 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 互联网+不良资产机遇近在眼前 中国不良资产体量
- 10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53
- 27省份三季度GDP增速公布:重庆首位吉林垫底
- 机构:A股反弹易反转难 但买蓝筹胜于购房
- 养老金入市下年开启 约6000亿可以入市
- 五中全会经济议题何去何从:生态文明改革将是热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