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并不是近期以来出现价格下跌的单个农产品,从公开资料显示的信息中可知,小麦、水稻价格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卓创资讯小麦分析师李红超对《证券日报》介绍,整体来看,今年国庆节期间鲁豫冀地区小麦价格出现大跌,国家公布2016年小麦最低保护价后市场价格出现反弹。
对于价格出现大跌的原因,李红超解释,在于节日过后面粉销售逐步减弱,面粉厂家开机出现下降,小麦需求减弱,部分下调小麦价格。价格下调后引发市场送货增多,供需两不旺的情况下促使小麦价格急速下滑。
“此轮价格下跌比较突然,双节来临之前节日影响下,面粉厂小麦收购整体稳定,而新小麦上市之后整体行情比较低迷,面粉厂下调价格引发贸易商集中出货,相互作用之下价格出现快速下滑。”李红超称,“目前看,10月中旬小麦价格受政策影响有所上涨。10日晚间,国家公布2016年小麦最低保护价维持在1.18元/斤(3级),此消息提振了小麦市场。10月中旬小麦市场一改上旬下滑趋势,整体购销趋于活跃。”
而玉米市场来看,供需关系的失衡是此轮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玉米总体供大于求。加上新粮上市,玉米货源供应相对充足。”有分析师介绍,全球市场来看,也是供大于求,且国外价格低于国内。
这产生了一种担忧:如果国外价格低于国内,是否会造成进口的冲击进而拉低国内玉米价格?分析师解释,“玉米实行配额制。每年进口的配额在720万吨,总体进口的量不会很大。但是像玉米的替代品,像高粱和大麦的进口量可能会大量增加。”
不过,有期货研报认为,替代角度来讲,由于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进口高粱、大麦替代优势减弱。
综合媒体报道可知,在粮食价格下挫的态势之下,农户的直接收益受到冲击,对于如何转变种态势,业界说法不一。
从《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的情况可知,一些“触网”农业项目的做法,可以为保障农户收益提供借鉴。
例如,有互联网+农业项目自行建设供销渠道,产出和销售之间没有过多的经销商介入,因此,在定价权上更有话语权,从而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
- 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 寻求期货套期保值出路
- 乳制品拍卖价四连涨 超市价格“肉搏战”仍惨烈
- 玉米价格下跌降低养殖成本 猪肉有望结束6连涨
- 食药监局:白酒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最严食品安全法今起实施 平台未尽责最高罚20万
- 中美食品智慧谷伊利主导 中美农业合作再下一城
- 8月进口葡萄酒量涨价跌 张裕中粮纷纷出海并购酒
- 全聚德月饼放弃散装走高端 部分小超市因利薄不再
- 黄酒市场萎缩消费老龄化 半数瓶装酒售价不足50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