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此次“提速降费”的主要对象都是国际漫游资费,对于几乎“零成本”的国内漫游费,却没有明显的调整动作。专家表示,国内漫游状态通话收费的标准常年不变,依然存在进一步降价的空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资深电信专家阚凯力等指出,国内漫游费成本几乎为零却仍在收取,是我国电信行业区域分割的结果。我国目前尚未实现真正的全网核算,以北京移动的客户为例,一旦其离开北京,既无法使用北京移动提供的套餐,也无法开通异地运营商的套餐,只能缴纳一个全国统一的通话“零售价”。“这正是目前用户在国内异地漫游状态通话产生的收费根源。”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时长达2753.8亿分钟,而包括国际漫游通话在内的国际长途通话时长不到4.8亿分钟,不到国内长途通话时长的0.18%。国际漫游费大幅调降,其所能惠及的出境游客比例依然有限。据中国联通杭州太平门营业厅工作人员介绍,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此次只降低了数据漫游费标准,在马尔代夫等旅游地,国际漫游通话费依然较高,动辄每分钟收一二十元。
在此次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措施中,除部分运营商表示将下调现有的宽带业务年租金外,三大运营商的基本语音通信和流量资费均未有明显调整,多数是以推出新业务的形式落实降费要求,享受“降价红利”甚至还要另外掏钱。
阚凯力指出,由于我国通讯计费标准长期没有改革,某一类收费往往在长期收取后形成利润依赖,成为难以取消、不易降低的“顽固性收费”。早在2007年原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漫游费网上调查中就显示,近3万接受调查的用户中高达64%均表示,异地漫游通信费应与本地相同,即不赞同收取国内漫游费。
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胜军等专家则表示,鉴于社会人员出入境和异地流动需求日渐增加,监管部门有必要考虑在通信计费中设计新的定价规则,如采取全网核算在全网内使用同样的资费。“同一运营商的省与省分公司之间不需要打价格战,而是要靠服务竞争。在美国、日本,很多运营商都是全国统一定价,均不存在国内漫游收费。”
也有消费者反映,由于我国多数运营商套餐采取到限后不自动续订,容易在套餐用完后产生高资费。由于2G、3G、4G网络并存,消费者对日渐复杂的计费方式也不了解,更容易发生纠纷。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应在“提速降费”期间加强调控,引导市场化定价,引导企业自身满足上下游行业和消费者呼声。
- 4个月流失用户近900万 中国联通转战农村找新
- 中国移动:把党建放到更突出位置 从严治企
- 中芯与新芯组建国家队 千亿资本再造存储芯片
- 滴滴快的拟融资20亿美元 专车混战升级
- 深陷亏损泥潭 康佳业绩连续下滑致高层地震
- 贾跃亭确认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
- 刘姝威:乐视网涉嫌违规隐瞒公司盈亏信息
- 网络弹窗“涉黄” 金山负责人被官方约谈
- 三大运营商7月1日起下调国际漫游费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