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问题,李克强尤其喊话说,中国提出和欧盟加快谈判双边投资协定(BIT),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有一个高水平的BIT,那必将会有助于双方扩大相互开放。
对于曾经由美国主导,但现在美国已经退出的TPP,李克强回应称,关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涉及中国的,有条件的,持开放态度,愿意去进行推动。但不会越俎代庖,不会超越区域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
TPP后传:中国力挺全球化
当全球都在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会出台重磅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新一轮选举又将展开。
特朗普上任伊始即宣布退出TPP并重谈NAFTA谈判。RCEP第17轮谈判已于2月27日在日本神户开幕。分析人士认为,在TPP前景不明的情况下,RCEP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参与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议题上还未达成一致。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学院院长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RCEP目前的进展主要看日本。日本制造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是不想让中国主导,这也是日本一贯的态度。
此外,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一些经济结构依赖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正逐渐向中国聚拢,包括新西兰、秘鲁、智利、瑞士、澳大利亚等,在已有的自贸协定基础上重新启动了与中国的升级谈判联合研究。其中,智利和新西兰已经与中国启动了谈判。
中国商务部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又称,2月20~24日,中国-加拿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暨探索性讨论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邻近美国,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李克强喊话中欧BIT
在本次记者会上,李克强公开喊话,中国提出和欧盟加快BIT谈判,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中国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繁荣稳定的欧盟,也支持强大的欧元,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因为这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化。“我对欧盟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欧盟商会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报告中呼吁,在达成内容充实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方面,最好能于2017年底前完成谈判。
原本,作为全球FDI流入居于前两位的中美,都曾有意愿将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资规则体系化,达成中美BIT。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之后,与TPP类似,中美一直在谈的BIT也陷入尴尬的处境。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消息,2016年10月31日到11月6日,中美BIT第31轮谈判在华盛顿举行,双方继续就文本和负面清单进行深入磋商。
彼时,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难!达成协议,需要双方更强的政治意愿。即便达成,国会通过更难,将旷日持久,变数很大。”
上海瑞士中心主席莫西·尼古拉斯(Musy Nicolas)常年往返于中瑞之间。他相信,面对特朗普的政策压力,不论中国还是欧洲,都可以更好地团结在一起。
“事实上,瑞士企业的信心在提升,如果美国企业受到压力离开中国市场,瑞士和欧洲企业在中国便会有更多机会。”莫西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中国若成功改革,对中瑞商界带来的影响,将大大超过特朗普的冲击。”
莫西也在默默关注特朗普对中国政策的进展。而他也被中国在特朗普上台前夕出台的积极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所吸引。
除了希望欧盟通过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来解决目前双边经贸失衡的问题,整个记者会上,李克强花了相当多篇幅讲述中方对于包括欧盟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的开放立场。他说,因为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欧洲企业在中国不仅有钱可赚,而且还是赚大头。“即便暂时没有BIT协定,我们也会不断扩大对欧盟企业的准入,让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中国企业一样,只要注册了,就一视同仁。”
“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来也办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李克强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