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市,颐海国际称,公司将从全球发售募得约7.5亿港元,并计划将其中30%用于建设河北霸州生产基地一期,20%将用于未来潜在的策略性收购,25%将用于推广产品和品牌,其余用作研发等。
朱丹蓬认为,海底捞集团要大规模扩张,必定需要上市,而选择分拆旗下底料业务上市而非整体上市,更加明智,“底料业务体量更小,在这个市场行情下先上市,是一种试水,可以通过颐海国际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来观察海底捞的市场认可度。”
对于海底捞谋上市,张勇曾对外表示,上市可以促进公司正规化,也能让海底捞更为“知名”和“成功”。
计划未来四年新增300家店
随着颐海国际的上市,海底捞集团的财务情况也随之公开。
据颐海国际公告称,海底捞集团包括四川海底集团和新加坡海底捞集团。其中新加坡海底捞集团于2013年注册成立,主要专注于火锅餐厅业务的海外扩张。2013年~2015年,四川海底捞集团总收入分别为43.5亿元、49.9亿元和50.85亿元;新加坡海底捞集团总收入分别为1290万美元、9810万美元和2.75亿美元。
从颐海国际披露的数据来看,作为海底捞子公司,颐海国际近3年营业收入超过50%来自关联方海底捞。事实上,海底捞不仅是颐海国际的收入支柱,更是其业绩连增3年的幕后推手。
海底捞全球门店全部为自营,没有加盟商和联合经营的模式。自1994年诞生至2012年底,以平均每年不到5家的速度进行扩张。但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海底捞集团在中国分别经营93家、111家及142家火锅餐厅。海底捞的扩张速度有了明显加速。
与海底捞集团的扩张一致,颐海国际向海底捞集团销售产生的收入由2013年的1.788亿元增至2015年的4.579亿元,颐海国际2013年~2015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由3.16亿元增至8.47亿元。
朱丹蓬认为,海底捞之所以近年加速扩张,得益于整个消费结构的改变。
记者注意到,海底捞并没有停止快速扩张的步伐。颐海国际披露的消息显示,海底捞集团计划2016年~2019年分别将再开设68家、71家、79家和85家火锅餐厅,合计超300家,其中仅2016年就将新进入24个城市。
记者在海底捞官网商铺求租信息中发现,一向定位中高端的海底捞火锅,选址范围新加入了保定、温州、泉州、唐山和佛山等三线城市。
朱丹蓬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高端品牌走向三四线城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表示,“进入三、四线城市并不代表价格会降下来,反而因为租金等成本下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 必胜客二季度同店销售下滑11% 再度拖百胜中国
- 贝因美下调半年报业绩预期 预计净利预亏逾2亿元
- 麦当劳变革菜单全面更换食用油 尚不确定产品未来
- 华泽集团剥离不良资产 已转手太白酒业
- 85度C华北市场扩张陷入停滞:淄博郑州接连关店
- 茅台发声明否认涨价 强调价格自然回升
- 五粮液被传下半年每瓶提价50元 高层称价格由市
- 呷哺重金打造中高端新品牌“湊湊” 未来单独上市
- 南航推出45款全国各地地方特色菜品丰富经济舱餐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