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青山绿水到底值多少钱?
2014-5-6 16:20:2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近日,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的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出台,其中,规定8种行为地方领导应引咎辞职。漫步半个中国的雾霾,将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逼到了悬崖边上。
京城大雾,让人怀念两会时候的短暂清新。
令人回味的是参加贵州代表团时说的一句话,习近平对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表示赞赏。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
中国应对自然资源进行估值
一直以来,衡量一个地方的财富创造情况,最通常以GDP核算。而从1995年起,世界银行公布了“扩展的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本,以前一直被忽略。此前中国风行的唯GDP主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尤其在增速下滑时,失控的生态环境灾难,逐步变得不可容忍。连中南海诸君都不得不在北京浓雾中呼吸的时候,呼唤新的财富衡量机制,就变得急迫起来。
罗马俱乐部会员陆维生(HunterLovins)教授是风靡全球的著作《自然资本主义》的作者之一,在本书中,她提出自然资本一说,包括常见的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水、矿物、石油、森林、鱼类、土壤、空气等,以及草原、沼泽、港湾、海洋、珊瑚礁、河岸走廊和雨林在内的生命系统。
很多地方的发展规划,都注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到底值几个钱?
1997年,当时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罗伯特·康世坦(RobertCostanza)联合十几位学者,首次系统地测算了全球自然环境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价值,据康世坦教授估算,1997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3万亿美金,当时这个估算发表在权威杂志《自然》上,一时引起了全球性的轰动。
除全球估值外,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亦对自然资本的价值进行了估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麦克?格雷迪(JacquelineMcGlade)曾在2003年至2013年担任了两届欧洲环保署长,在她任内,欧洲环保署多年来推行一项名为“欧洲国家环境绩效”的排名,此排名亦对欧盟各国的自然资本进行了估值。
大约在十年前的2004年,国内第一次自然资本估值在神农架进行试点,2006年通过验收的结果显示,神农架当年的“绿色财富”价值约236亿元,是当年GDP四倍以上。人均30万元,大约是全国人均GDP的30倍。
但最终,就全国范围而言,中国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自然资本估值的风潮。“青山绿水”到底值多少钱,尚是一笔糊涂账。
仅从技术角度而言,在大数据时代,自然生态的变化情况,不难获取。欧洲环境署曾推出了个名为“地球之眼(EyeonEarth)”的技术项目,在2012年里约大会(Rio+20)上被确认为全球性公共环境信息平台。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动了一项被称为live的计划,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关于自然环境变化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国也签订了关于Live项目的协议,承诺逐步公开并建立中国的国家自然资本账户。在国内,著名社会环保组织德稻环保金融研究院亦宣布,未来将每年发布关于中国各个省市的自然资源估值排名。
技术不是问题,难的是自然资本的估值。当年曾参与测算神农架自然资本估值的学者之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小峰回忆,测算结果出来之后,引起了普遍的争议,一个争议是,这个236亿是否精确,不同的地方自然资本估值是不一样的,青海和北京就不可能一样,另外一个争议是,神农架当时在湖北的GDP倒数第一,若按照自然资本价值算,不用发展就成为第一,而很多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反成为负面典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形成了对立,从国家到地方都难以两全。
“看山是山”与“看山仍是山”
本次两会上,与“卖空气罐头”的习近平相映成趣的是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九江是中国欠发达的地区,殷美根的疑问是,欠发达地区不要GDP,难道要喝西北风?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隔空对话。
事实上,不同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诉求也不同。
当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改用GPI,即真实发展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罗马俱乐部研究了全球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轨迹后发现,数十年以来,全球国家在剔除劳动力之外,经济的真实增长,其实是趋向于0的,这是一个令人悲观的结果,罗马俱乐部就此警告,如果环境崩溃,经济发展也会陷入停滞,到时候就是一个双停滞的结果。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面困境,正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在两者之间,中国其实是有所侧重,中国在《京都协议书》中没有明确减排义务,环保上有所保留,给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预留了空间。
东部最近几年增速普遍下降,中西部则发力猛追。关于经济增速,殷美根直言“发达地区可以低,欠发达地区就要快,而且要多快就有多快”。与习近平年底在全国到处吹风的“不唯GDP”的设想,似乎有所区别。
而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中国也是“要有多快就有多快”。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境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看起来似乎一样?但是,一个出生就夭折的婴儿,与一个经历五彩缤纷的人生之后行将就木的老人,其生命的本质截然不同。
很多后发区域,就处于“看山是山”的阶段,比如贵州五年前可谓遍地桃源,人间仙境,但是很穷,如果你问贵州当地人,到底要山水,还是要钞票时,恐怕多数人选择是后者。20年前,我的家园山清水秀,但是每到盛夏抢收二季稻的农忙季节,白天在近40度高温的水田里插秧,晚上在没有电灯的黑夜喂蚊子的日子,让人极度想逃离。对于穷人来说,繁华世界比青山绿水的吸引力大多了。为什么国家这些年对生态保护选择性漠视?这不仅源于政府的发展冲动,亦源于民间的发展冲动。
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目前很多中国城市就是这样。初步脱贫,生态环境也破坏的厉害。第三个阶段才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生活优越,有金山银山,还想要好的自然环境,要青山绿水。
欧美国家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其高污染产业基本都已转移,生活水平也步入稳定期,而中国仍处于第二个阶段,创造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环境亦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仍然穷。要求中国达到欧美那种环保水平很难。
中国正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型,习近平在两会前夕不戴口罩,亲临南锣鼓巷游乐,实际上就是要表明决心,一定要转变中国的发展模式,治理污染。
定量评价自然资本,并确立其市场价值,将有助于修正目前走向自我毁灭的发展道路,缓解很多地方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极度对立的局面。为可持续发展找到数据方面的决策支持。
“一半一半”的发展模式
数字会说话。
我们看看从最近三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速与单位能耗方面的变化,即可看到未来趋势。从2011年至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分别为9.2%、7.8%和7.7%,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2%、3.6%和3.7%,呈快速递增趋势。
这里,可以看到国家战略的变化。国家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我们的增速稍微低一点,实际上在全球领域仍然还算很高了,而我们在生态保护领域,步伐需要更大。通俗地说,经济慢一小步,环保快一大步。
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倡“底线思维”,后发地方确实不能喝西北风,要快,但是,不能打破生态环境的极限。不能把九江、贵州这些地方,搞得跟北京一样雾霾重重。
关键是平衡。作为穷国,中国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在增速方面,保持一个长期的次高速,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速度。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来说,这种模式亦将产生巨大变局。对于北京,上海等先发区域来说,巨大的治污压力,将制约其未来发展速度,青海、西藏等涉及到国家环保底线的区域,恐怕经济方面的大发展,亦是无望。而兰州等既发展滞后,生态环境又不太好的地方,亦不适宜在经济发展领域作太大指望。最大的机会,来自既保持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又相对比较好的地方。
被习近平力倡“卖空气罐头”的贵州,最近几年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工业倍增计划,近三年来贵州经济增速分别达到15%、13.6%,12.7%,增速在全国省份中居前三名。大批大批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贵州遍地青山绿水,既可搞工业,又可以“卖空气罐头”,贵州在中国的双面优势,将日益明显。
而位居中部的武汉,最近几年也为发展快速的地方,其速度在在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一,作为坐拥江湖山川的“江城”,武汉的生态环境,在大城市中优势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武汉拥有比北京和上海等地更多的弹性空间。可持续发展性更强。在武汉的远期规划中,体现出了一种“底线思维”。武汉的最大底线是,绝不填江。而在其3000多平方公里的都市发展区内,保留了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底线区,说白了,发展区与生态区,正好是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或者就是未来多数中西部城市的普遍发展模式。首要重视物质财富,顺带生态环境保底,金山有价,青山无形。金山代表现实,青山留给未来,保持现实与未来的平衡,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显性财富与隐性财富的平衡,积极进取与敬畏底线的平衡,方为正道。
- 王石:想不行贿把生意做下去 不容易
- 郎咸平:光靠土地流转解决不了城市化问题
- 安倍将请奥巴马吃寿司 欲杯酒传情达协议
- 第九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5月在京举行
- 牛刀:放水也救不活农商行
- 信力建:日本与中国的投缘和不投缘
- 中国经济罹患高房价依赖症
- 牛刀:李嘉诚走了,索罗斯来啦
- 唐骏:让注册制留住中国的优秀公司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