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日本与中国的投缘和不投缘
2014-4-23 13:49:0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在3月底,我们组团考察日本时,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就特意邀请我们进行会面交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隶属于外务省,是专门从事文化交流的政府机构事务所。自1994年开设以来,进行了许多促进中日相互理解和交流的活动。包括实施“中日韩未来领导者论坛”、邀请中国高中生访日、支援开设和运营“交流之窗”以及一系列文化展览、演唱会等活动。
基金会交流部部长清水顺一先生亲自接待了我们,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清水先生说,“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到现在已有41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国际交流基金是日本文化交流中心的代表。国际交流基金与政治、经济方面不太投缘,我们喜欢在文化方面进行交流,加强双方的理解。其中,中国是我们主要的交流对象,我们也在中国做过许多交流活动。我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能更加了解我们的工作,以后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清水先生儒雅谦虚的一番话,让我们感觉到日本与中国交流的诚意。
据介绍:现在,世界各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与日增加,已突破2350000人。基金会秉承着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日语这一文化财富的理念,致力于日语教育。加强日本研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交流,基金会正在推进包括学术领域在内的丰富的交流活动。此外,基金会还致力于地区国家化和交流事业的人才培训等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每天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为增进人与人的交流而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现在总部设在东京。2003年10月,作为独立行政法人以焕然一新的面目更加充分地致力于国际事务的发展。基金会所从事的业务主要由三大块组成——文化与艺术交流、日本与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此外,基金会也通过网络在主页上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在日本国内,除东京总部以外、京都也设有分部,并在大阪设置了日语教育的专门机构。除了日本国内,基金会在亚洲与大洋洲的8个城市、欧洲及中东的6个城市、美洲的5个城市,全球共计19个城市设有事务所和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研究、知识交流的领域也加深了与中国的研究与交流。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是一个为加深对日本的了解而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共同成立的教育机构。其目的在于,回顾历史,从学术角度研究日中关系,从而建立起友好的日中关系。除了日本历史和文学的研究,为培养交流人才,日中两国的研究人员坦率地交流意见。中国是全世界学习日语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约有39万人。这就是国际交流的世界,在文化艺术的领域,以及语言、思想的领域里,为基金会带来了新的朋友和全新的感动。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今后也将以交流为基点,重视人与人的接触,继续推动开拓新市代的活动。同时,基金会将继续提供各种信息,以推动和支持国际交流事业。
随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文化事业部亚细亚-大洋洲课课长横道文司、日中交流中心事务局长高桥耕一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交流部亚细亚-大洋洲课课长早濑智则也分别介绍了相关内容。
在对话时,我们认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应该更多地和中国的一些社会的组织来进行合作。因为在一些民办的组织里,政府的色彩没有那么浓厚,比较容易做。第二,进行戏剧方面的教育合作。总的来讲,国家关系怎么微妙,文化方面的交流途径还是很多的。日本的影视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力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在影视和歌唱等方面多作交流,从而让两国青少年之间更多地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关系,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别的作用。我们特别愿意了解日本对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如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乃至教育、文化、医疗这一些方面的。我比较注意中国和世界在这些问题上的差距,从而知道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把这些问题处理好。
我在发言中也提出,现在日本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这样能增进两国年轻人的交往。国内的年轻人不了解现在日本的实际情况,他们不到日本来看,只是看到宣传中的日本,一味在仇恨,要抗日。据我了解,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非常大。既然日本的商人在中国有这么大的投资,我认为,日本商人应该投资更多的钱去搞两国的交流活动,改善两国的关系。我们的几任总书记都曾说过,中日要世代友好,不能延续仇恨,所以,我认为基金会的责任是很大的,但同时只有国际交流基金在搞这种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版图很大,人很多,要推动中日的友好交流,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的发言获得了基金会同仁的认同,孟浩同志还代表观察团赠送了自己手书的《六祖坛经》给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以增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我们在日本处处感受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善意,不知道在国内,日本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 2014年国内服装市场或有望好转
- 我国锁具企业未来发展三大方向分析
- 生物仿制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LED照明“增收不增利”局面如何破?
- 铝合金门窗电商市场发展利弊解析
- 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
- 工信部加强物联网建设 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或
- 《整容日记》票房有望过亿 引爆整形美容话题
- 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市供热产业 电采暖行业迎来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