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中移动称在港廉价套餐速率坑爹

主题词:手机行业资讯 手机市场研究分析


中移动称在港廉价套餐速率坑爹

  近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因其通话时间长、短信多上网流量不限再度备受市场争议。
  
  今日,中移动微博官网正式对外澄清,上述68港币的廉价套餐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促销套餐,并指出廉价套餐在优惠、通话、短信以及流量方面有不少限制条件,并称其为坑爹下载速率,同时指出这是区域性定价策略,是跨国企业正常做法。
  
  廉价资费逆天中移动称其速率坑爹
  
  每月仅需68港币(折合人民币约55元)就能享受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及本地无限上网流量等服务。这样一项廉价的手机套餐资费出现在去年1月初,中移动在香港市场推出一名为“3GLite”资费服务计划中。
  
  近期,该话题再度被市场关注,同时指出内地与香港不仅在套餐资费标准方面内外有别,备受争议的包月流量清零和携号转网方面政策也不一样,一时引起市场哗然。
  
  网易财经注意到,仅从话费套餐资费比较,内地市场上中移动、联通及电信三大运营商现有的手机资费套餐都难以达到如此低廉的程度。面对市场质疑之声,中移动今日在其微博官网正式对外澄清,上述68港币的廉价套餐是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促销套餐。
  
  中移动指出,68港币套餐必须承诺使用一年,与其他所有优惠互斥、必须绑定信用卡,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该套餐的实际资费是128港元一个月,还要加12元港铁、隧道、流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实际费用为140港元。
  
  所谓的通话分钟多,短信赠送多,则指其套餐所含通话、流量以及短信仅限本地,出港就按国际漫游计费;10000条短信,仅限同网,跨网短信是0.6港元一条,指出香港主流运营商达5个,实际使用率、跨网短信费用将会被拉高。
  
  对于无线流量速度,中移动称其速率坑爹,相比其他套餐用户的最大传输速度相差100倍,意味着体验很差,且仅用于自身手机。同时中移动指出这是跨国企业,区域性定价正常做法。
  
  鸡肋套餐在港不受宠直指内地垄断
  
  网易财经注意到,对于逆天廉价香港套餐中移动未给与解释外,该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其包月流量清零和携号转网方面的政策也有所不一样却并给与明确解释。
  
  消息显示,2013年底中国移动香港公司已推出了一个“2cm”数据交易平台,允许4G用户向其他用户出售没用完的数据套餐流量。
  
  关于中移动廉价在港套餐网易财经曾做过相关报道。事实上,在内地人看来如此优惠的套餐,在香港本地人眼中却形同“鸡肋”。
  
  一香港本地人士表示,一分钱一分货。一般来讲68套餐,外加所有计划和所有公司都要收的行政费和隧道费,就大概88到90港币的样子~而且是2.5g,不能p2p,这些基本都是常识。这个计划帮助了很多学生。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香港电信运营商竞争激烈,主要电信运营商多达17家,其中LTE运营商有5家。可以带着各自的号码相互转换;移动只能用低价聚集客户。
  
  从通话质量、网速及各大运营商覆盖人群相对来看,用户数最多是3HK、然后是CSL,包括1010和ONE2FREE品牌,接着才是SmarTone(数码通),最后可能是中国移动。
  
  网易财经注意到,在内地电信运营商市场上,从市场份额来看,电信、联通以及中移动依然呈现三足鼎立局面。值得注意是,从2013年底以来,随着国内电信行业面对民营资本开放,两批共19家企业获得虚拟电信运营商牌照。近期,苏宁互联成功测试接通首个170电话,并抢先曝光了170号码的18种套餐设计。
  
  行业人士分析,随着虚拟运营商以及网络运营商冲击,用户选择运营商数量增加,基础运营商在其电信资费、终端价格以及盈利渠道都将受到冲击,国内电信业垄断遭削弱。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