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去年味千税前溢利实现3.70亿港元 增长56.5%

主题词:餐饮行业资讯 餐饮市场研究分析


去年味千税前溢利实现3.70亿港元 增长56.5%

  编者按:对于餐饮行业来说,2013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的引导下,高端餐饮营业额大幅下滑。一时间,转型、升级成了餐饮企业家口中谈论的热词。当他们想要另谋出路、突出重围时,保持逆势增长的大众化餐饮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查数据显示,九成高端餐饮企业2013年的营业额平均降幅在40%~50%,而大众化餐饮企业平均营收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味千(中国)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额32.41亿港元,同比增长6.5%;除税前溢利实现3.70亿港元,同比增长56.5%。
  
  此前两年,味千连续遭遇钓鱼岛争议等多重事件的冲击,该公司除税前溢利在2010年达到6.22亿港元的峰值后,2011和2012年分别下滑至5.16亿港元和2.36亿港元,营业额也在迈过30亿港元门槛后停滞不前。
  
  味千曾经规划到2016年要开出餐厅1000家。经历2年的利润负增长,味千在开店策略上表现出谨慎和放缓的态势,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味千在全国的门店数量为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味千餐厅总数为636家,较上年的661家减少25家。而截至2012年年底,味千全国餐厅总数仅比上一年减少1家。
  
  关闭营运效益不佳的餐厅,帮助味千的利润实现增长。人力和房租及相关开支是餐饮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目。2013年,味千人力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约为23.1%,较同期下降约1.1个百分点;该公司租金及相关成本占营业额比例约为14.9%,较上年同期下降约0.8个百分点。
  
  除关闭门店减少开支外,味千在2013年继续更新菜品的种类,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加销售。味千有关人士回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原先该公司的菜单中有108个菜品,后来经过分析,认为这不是最佳选择,存在很多不利之处,比如备材多、人工需求大、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味千最终得出66个菜品的结论,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营业额提升,而消费者满意度并未下降。味千除了常规的66个菜品外,还推出了一个33个菜品的菜单,来适应特殊需求的餐厅,比如小型(面积)餐厅,顾客对出单速度要求高的餐厅(如景点店、书城店等)。
  
  味千方面称,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高端餐饮企业开始调整战略,纷纷进入大众餐饮市场,该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本报此前报道,原本主推高端菜系的俏江南已悄然降低了客单价,比如原本人均消费额可达200多元,如今已推出仅需100多元的两人份午市套餐。味千方面表示,味千将根据餐饮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由最初的快速扩张到着重对现有门店的精耕细作、深耕优化,实现稳健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餐饮业收入累计实现25392亿元,同比增长9%。这是22年来我国餐饮业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速。
  
  据中国饭店协会调查分析,2013年高档餐饮企业近九成营业额同比下降,平均幅度在40%~50%,较差的甚至达到80%。
  
  与此相反,中国饭店协会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调查得知,大众化餐饮企业平均营收增长幅度均在10%以上。例如,中国快餐巨头乡村基在2013年总营收为13.6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另一快餐巨头真功夫在去年新开100多家门店,直营店数达到570家。
  
  “未来的餐饮市场将呈现出高端餐饮低迷、大众餐饮势头强劲的两极化表现。”中国饭店协会会长助理张景富在2014中国大众化餐饮发展论坛上,对当下餐饮行业的发展形势做出了研判,“餐饮业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年代结束了,大众化、信息化、产业化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在张景富看来,大众化餐饮市场的成功不仅需要严格的成本管控、更规范的服务标准、更强的品牌营销,还要有更有力的中央支持体系及更为细致的产品标准。所谓信息化,即利用团购、微信、订餐等信息化平台为餐饮业开拓新的市场。而餐饮行业产业化,则意味着餐饮企业要加强餐饮供应链管理。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