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中国产业信息研究中心 三胜咨询旗下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2014年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热度不减

主题词:融资行业资讯 融资市场研究分析


2014年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热度不减

  去年IPO暂停一年,上市公司再融资热情高涨。进入2014年,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的热度不减。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两市共有62家公司发布了增发方案,预计募集资金高达1105亿元,而去年提出增发方案的40家公司已完成募资近600亿元。多位分析人士昨日表示,较大规模的增发对弱势市场会形成一定的冲击,投资者对增发方案应仔细甄别,重点关注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的公司。
  
  62家公司抛出增发
  
  在IPO暂停、资金面紧缩的背景下,去年上市公司加紧了再融资的步伐。根据统计,去年共有272家上市公司进行增发融资,该数量创最近十年之最,累计增发募集总额为3582亿元。进入2014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未减。WIND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两市共有62家公司抛出增发方案,预计募集资金高达1105亿元。
  
  再融资会否给市场带来压力?对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称,“上市公司缺乏资金会选择再融资,再融资和IPO一样,都会对市场资金起到分流的作用,是影响市场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疲弱的市场下,再融资如果规模较大,难免会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冲击,不利于市场的反弹。”
  
  同信证券胡红伟认为,在市场处于强势时,再融资方案一般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而市场一旦走弱,大多再融资方案会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尤其是一些公司再融资规模较大,对弱势市场会形成冲击。
  
  40家公司募资近600亿
  
  新年以来IPO红红火火,而增发再融资也没有歇脚。WIND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共有40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实际募资总额近600亿元。
  
  数据显示,已完成募资的前三名公司分别为平安银行、中国重工和西南证券,分别实现募资147.82亿元、84.8亿元、43.1亿元。资料显示,上述三家公司的增发原有股东均有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参与35个定增项目累计参与金额超82亿元的财通基金,今年首月已经成功获配了博云新材、赛轮股份、中国重工以及龙泉股份4家,全部实现盈利,定增俨然成了机构获利的重要渠道。
  
  从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来看,行业分布比较平均,其中计算机行业、机械设备家数较多,此外涉及的行业有金融、有色金属、医药制造业、农业、橡胶制品等。
  
  关注优质资产注入
  
  昨日查询资料发现,从最近两个月提出的增发方案来看,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募集资金扩大生产的纯项目融资;二是通过并购重组注入资产的配套融资;三是公司间资产置换重组。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公司推出了包括公司高管认购的定增方案,被外界质疑存在变相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采取向高管定增的方式包括物产中拓、精华制药、兴森科技等多家公司。
  
  数据显示,在上述抛出增发方案的62家公司,目前仍有方正证券、金龙机电等多家公司股价低于增发底价,而去年不少增发股份上市后跌破增发价,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由此可见增发的风险不容忽视。哪些公司的增发方案更值得关注?
  
  对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给出了建议。“首先要看募集资金的投向,募投项目是否有较高的回报,然后再看增发价是否合理,较目前股价的折价率是否较高,这两点将是机构决定是否参与的重要考量因素。”他表示,“此外,并购重组和优质资产注入的增发值得重点关注,这类增发项目的盈利能力比较确定,相对风险小,而纯项目的投资收益存在变数,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利润。”
  
  同信证券胡红伟认为,增发公布后个股不同的走势显示了资金对方案的影响看法不一。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公司股价处于相对低位,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或者大股东大手笔参与定增向公司注资的方案。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认为,投资者介入定增股的时机可以考虑在发审委通过定增方案前、发布实施增发方案公告前、增发股解禁前这三个时间段择机介入,尤其是后两个时间段,公司经常会发布利好来配合,有望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