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Twitter联合创始人伊万:互联网不是魔法世界

主题词:互联网行业资讯 互联网市场研究分析


Twitter联合创始人伊万:互联网不是魔法世界

  据《爱范儿》报道,又一位重要人物谈及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不是无边无际的魔法世界,它只是另一个改善生活品质的引擎。
  
  发言者是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他最近受到的关注是因为所持有的5600万股Twitter股票将变成10亿美元以上身价。
  
  EvanWilliams是多家著名硅谷公司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1999年,他联合创办了Blogger(前身是PyraLabs,2003年出售给Google),2004创立播客平台Odeo,2006年联合创办Twitter,2012年创办Medium博客网络。现在Williams已经离开Twitter,还在运营Odeo(但在iTunes竞争下压力颇大),刚刚成立Medium公司。
  
  对于“互联网本质”的理解,他是在9月底波兰举行的XOXO2013上发表以上演讲的。他还有更深入的言论:互联网是一台设计出来满足人们需求的庞大机器。它不是乌托邦,不是魔法,它只是简单的一种提供便利性的引擎。那些能够充分适应这台引擎的人——比前人以更快的速度和更简便的方法解决人类的基本问题——便可立刻创造利润。那些忽视人类根本需求,一味追求奇思妙想的人,可能就会遭遇困难。
  
  由于还未能找到Williams在XOXO活动上的演讲视频,我们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中还原他的演讲。根据GetGuidance报道,Williams的演讲分为五大部分:
  
  互联网可以做两件事:做新的事情,把已经存在的事情做好
  
  人们想解决他们经常遇到的那些问题
  
  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并更便捷地解决现有问题
  
  便利性原则有两大要素: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花费更少的精力
  
  解决问题中所增加的“便利性”部分是有价值的
  
  而根据Wired报道,Williams对便利性做了更深入的阐述:如果你想打造一家价值十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就应该满足人们的愿望,最好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愿望……确定愿望后,再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实现它。
  
  Williams也很犀利地指出,利用好便利性,让人们不用等待,不用思考,就能创造价值,因为我们经常会认为,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从事一些新的事情。但人们其实只是想要追求他们一直追求的东西。
  
  Williams的结论是比较枯燥的,他似乎在抹杀“创新”的价值。但是实际上,纵观苹果、Facebook、亚马逊、微软(Windows),或者国内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小米等公司,多数都是通过精简原本复杂的流程,实现了如今的成就。
  
  难怪Wired杂志要这样评论Williams的演讲:这场演讲完全可以充当一个路标,为迫切渴望指引的硅谷年青一代指点迷津。(It’saspeechthatshouldserveasasignpost,abitofmuch-neededdirectionfortheValley’syoungergeneration.)
  
  (EvanWilliams在XOXO2013大会上)
  
  在Wired报道文章(Williams的演讲)中,我更注意到他对“人与机器之间联系”的阐述:硬件之间有联系,这些交互都要涉及数据和软件。研究一下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便不难发现,他们都会涉及很多联系。“关注”是一种联系,“赞”也是一种联系。
  
  去年我们报道印美图团队时,创造了“微链”(Welink)这个词,当时探讨微信之于物联网的意义:也许,在所有人都在探索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微信还有可能重新定义被说烂的物联网、LBS、O2O。它所呈现的互联形态,不是复制超链接(hyperlink),而是去创造连接真实关系,连接所有物件,成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微链(weilink)。
  
  张小龙在今年7月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微信论坛上也提出“解决人与企业、人与设备的通信问题”。事实上,在前不久独家采访微信团队之后,我了解到张小龙曾经回应“微链”观点:最终,物联网会到来,微信不光连接人,还可以连接能上网的机器,每个机器都有个二维码作为设备ID,在微信里可以和设备对话来控制设备。
  
  与Williams的言论一样,站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前沿的人群,都在思考“连接的便利性”。而这,正是互联网的本质。移动互联网强化了连接,只不过使连接更加多样化,本质未变。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