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影行业资讯 电影市场研究分析
中国电影变天了:国产电影迎来掘金潮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日期:2013-9-30 [关闭]
日前参加了一个影视投资基金的募资会,大牌影星捧场,金牌编剧上马,PE大佬坐镇,百余位意向投资者问题踊跃,场面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无利不起早,今年火热异常的电影市场,正在催生出更多的影视投资公基金。博纳影业联手诺亚财富推出10亿元影视专项投资基金,弘毅和尚世影业联手成立30亿人民币影视基金。基石资本联手北京“其欣然”发起首只电影投资基金……据投中集团统计,至今年8月,国内共成立25只影视投资的私募基金,目标规模达322.81亿元。
利从哪里来?当然是快速增长的市场和能够让风投们以小博大的投资机会。中国电影市场在今年的迅猛增长早已被人说滥了。在今年4月发布新一期“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时,我们曾经用“疯狂电影年”形容过去的2012年,但是显然更疯狂的是2013年。按照艺恩咨询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8个月中,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48亿元,2012年同期为106亿元。(各影片票房参见图集:《史上最卖座的十大国产影片》)在2013年余下的四个月中,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可说已成定局,甚至有望冲击230亿。
除了市场总体规模、增速,单片过亿数量也是衡量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2013年暑期档(指刚刚过去的6、7、8三个月),就有16部影片取得过亿票房,创造历史纪录,去年同期为10部,2011年则只有8部。在16部票房破亿的影片中,其中有5部突破3亿大关,超过1亿以上的国产片独占9席,《小时代1、2》稳居前两名,《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盲探》紧随其后,都超过2亿。这种增长显然刚刚开始,观影人次、人均观影次数以及银幕书数在持续增加。
投资的机会,来自于老规则的玩法正在迅速崩溃,市场正在重新整合。过去9个月,这种中国电影变天了的强烈感觉前所未有的强烈,变数重重,也机会多多。
风投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国产电影的快速崛起,(他们显然不会有机会投资好莱坞制作)。2013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36.2%。但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6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144%。
这种增长中又蕴藏着新人导演的集体上位:除了曾经是演员的徐峥(《泰囧》)和赵薇(《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之外,去年导演了7亿票房《画皮2》的乌尔善有美院油画系教育背景,而专长是拍广告;《北京遇上西雅图》则是编剧出身的薛晓路自编自导;而总共斩获8亿票房的《小时代》(1、2)由青春作家郭敬明执导。曾经是票房金手指的三大名导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乎成了亏损之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2010年堪堪保住自己的5亿票房承诺;但在2012年底积淀19年的“圆梦之作”《一九四二》票房仅收3.7亿,对比2.5亿的总投资,按票房分账片方只能收回1.5亿,亏损达1亿。而投资最高、亏损最严重的当属2011年底的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该片号称投资6亿,尽管票房高达5.9亿,但投资方分成仅为2.4亿,亏损3.6亿,该片最终也令合作十多年的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这重变数也导致张艺谋的新片《归来》要迟至今年末才能上映。
分析新人导演几部电影的题材,你会发现这些电影更加现代。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题材的把握更符合观影主群体80-90后的精神期望和诉求,同时他们以更注重同这一代人双向沟通式的交流和共鸣,而不是老导演们的单方面的诉说。新导演一次次成功,无疑在增强投资人发觉其他更新的导演的信心。
新导演带来的第二个效果就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大行其道。新导演无法掌控大制作,作品大多是3,000万以下的中小投资。
3,000万的投资额度与风投对一家科技公司的投资体量相当。但回报惊人,《泰囧》投资3,000万,票房12.5亿;两部《小时代》总投资4,700万,票房近8亿;《北京遇上西雅图》投资2,800万,票房5.2亿。按照通常制作方站票房43%的收益来结算,这些影片的资方回报高达8倍以上。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在风险投资中已经是很高的水平,更动人的是退出机制流畅,票房比股市可靠的多。而回报周期很短,加上影片筹拍、上线,就上票房的回收,通常周期都会在两年左右。这种回报速度比起一家公司动辄5年8年的成长和上市周期诱惑十足。
但也要注意到,影视行业投融资还难以形成良好的模式。首先,观众口味难以定夺。而工业流水线式的类型片生产机制还没有建立。也尚不存在一种完全客观准确估算影视项目价值、现金流的评估模型,单个项目投资的主观和意外因素较多。
究其根本,新导演兴起、中小成本电影的风行、国产片热映、青春爱情片被追捧……这一切的“中国电影变天”的征兆,都同观影人群这一根本变化息息相关。
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中国人口首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重大变化,急速的城镇化正在激发着观影人群的变化。80、90后成长为主流观影人群,而一线城市院线饱和,二三线城市院线急速开拓。
一线城市的观影习惯正在渗透到二三线城市。有数据表明,2012年在东莞、绍兴这些打工人员聚集的三线城市,年人均观影次数已超过或接近美国水平。例如,目标定位二、三线中小城市的广东大地院线,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票房排名稳步上升。
诚然好莱坞大片有着更精良的制作和特效,甚至逻辑严密的情节和剧本,这样的影片相对在一线城市受众更多,但在三四线城市,文化和欣赏口味的差别,让观众更偏爱贴近他们的明星,贴近他们生活和贴近他们语言的电影。
无利不起早,今年火热异常的电影市场,正在催生出更多的影视投资公基金。博纳影业联手诺亚财富推出10亿元影视专项投资基金,弘毅和尚世影业联手成立30亿人民币影视基金。基石资本联手北京“其欣然”发起首只电影投资基金……据投中集团统计,至今年8月,国内共成立25只影视投资的私募基金,目标规模达322.81亿元。
利从哪里来?当然是快速增长的市场和能够让风投们以小博大的投资机会。中国电影市场在今年的迅猛增长早已被人说滥了。在今年4月发布新一期“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时,我们曾经用“疯狂电影年”形容过去的2012年,但是显然更疯狂的是2013年。按照艺恩咨询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8个月中,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已超过148亿元,2012年同期为106亿元。(各影片票房参见图集:《史上最卖座的十大国产影片》)在2013年余下的四个月中,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200亿元可说已成定局,甚至有望冲击230亿。
除了市场总体规模、增速,单片过亿数量也是衡量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2013年暑期档(指刚刚过去的6、7、8三个月),就有16部影片取得过亿票房,创造历史纪录,去年同期为10部,2011年则只有8部。在16部票房破亿的影片中,其中有5部突破3亿大关,超过1亿以上的国产片独占9席,《小时代1、2》稳居前两名,《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盲探》紧随其后,都超过2亿。这种增长显然刚刚开始,观影人次、人均观影次数以及银幕书数在持续增加。
投资的机会,来自于老规则的玩法正在迅速崩溃,市场正在重新整合。过去9个月,这种中国电影变天了的强烈感觉前所未有的强烈,变数重重,也机会多多。
风投最大的机会来自于国产电影的快速崛起,(他们显然不会有机会投资好莱坞制作)。2013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36.2%。但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6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144%。
这种增长中又蕴藏着新人导演的集体上位:除了曾经是演员的徐峥(《泰囧》)和赵薇(《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之外,去年导演了7亿票房《画皮2》的乌尔善有美院油画系教育背景,而专长是拍广告;《北京遇上西雅图》则是编剧出身的薛晓路自编自导;而总共斩获8亿票房的《小时代》(1、2)由青春作家郭敬明执导。曾经是票房金手指的三大名导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乎成了亏损之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在2010年堪堪保住自己的5亿票房承诺;但在2012年底积淀19年的“圆梦之作”《一九四二》票房仅收3.7亿,对比2.5亿的总投资,按票房分账片方只能收回1.5亿,亏损达1亿。而投资最高、亏损最严重的当属2011年底的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该片号称投资6亿,尽管票房高达5.9亿,但投资方分成仅为2.4亿,亏损3.6亿,该片最终也令合作十多年的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这重变数也导致张艺谋的新片《归来》要迟至今年末才能上映。
分析新人导演几部电影的题材,你会发现这些电影更加现代。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题材的把握更符合观影主群体80-90后的精神期望和诉求,同时他们以更注重同这一代人双向沟通式的交流和共鸣,而不是老导演们的单方面的诉说。新导演一次次成功,无疑在增强投资人发觉其他更新的导演的信心。
新导演带来的第二个效果就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大行其道。新导演无法掌控大制作,作品大多是3,000万以下的中小投资。
3,000万的投资额度与风投对一家科技公司的投资体量相当。但回报惊人,《泰囧》投资3,000万,票房12.5亿;两部《小时代》总投资4,700万,票房近8亿;《北京遇上西雅图》投资2,800万,票房5.2亿。按照通常制作方站票房43%的收益来结算,这些影片的资方回报高达8倍以上。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在风险投资中已经是很高的水平,更动人的是退出机制流畅,票房比股市可靠的多。而回报周期很短,加上影片筹拍、上线,就上票房的回收,通常周期都会在两年左右。这种回报速度比起一家公司动辄5年8年的成长和上市周期诱惑十足。
但也要注意到,影视行业投融资还难以形成良好的模式。首先,观众口味难以定夺。而工业流水线式的类型片生产机制还没有建立。也尚不存在一种完全客观准确估算影视项目价值、现金流的评估模型,单个项目投资的主观和意外因素较多。
究其根本,新导演兴起、中小成本电影的风行、国产片热映、青春爱情片被追捧……这一切的“中国电影变天”的征兆,都同观影人群这一根本变化息息相关。
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中国人口首次实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重大变化,急速的城镇化正在激发着观影人群的变化。80、90后成长为主流观影人群,而一线城市院线饱和,二三线城市院线急速开拓。
一线城市的观影习惯正在渗透到二三线城市。有数据表明,2012年在东莞、绍兴这些打工人员聚集的三线城市,年人均观影次数已超过或接近美国水平。例如,目标定位二、三线中小城市的广东大地院线,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自2009年起,连续三年票房排名稳步上升。
诚然好莱坞大片有着更精良的制作和特效,甚至逻辑严密的情节和剧本,这样的影片相对在一线城市受众更多,但在三四线城市,文化和欣赏口味的差别,让观众更偏爱贴近他们的明星,贴近他们生活和贴近他们语言的电影。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相关研究报告
相关行业资讯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