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集体行动共担责任

主题词:峰会行业资讯 峰会市场研究分析


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集体行动共担责任

  9月11日,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今日公布了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声明称二十国集团在有效协调政策基础上,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集体行动,共担责任。
  
  声明全文如下:
  
  我们,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重申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
  
  2008年11月15日,我们首聚华盛顿。彼时,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全球产出大幅收缩,贸易规模骤减,失业率攀升,众生福祉濒危。一场真正全球性的危机期待着真正的全球性解决方法。
  
  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峰会上,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刺激世界经济,恢复经济增长,重塑金融机构资本结构,发起雄心勃勃的金融行业改革计划,保持市场开放并打击避税天堂。我们建立金融稳定理事会,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资源增加2倍,并成立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我们的协调行动帮助消除了严重的市场紧张情绪,避免了全球衰退。在多伦多、首尔、戛纳和洛斯卡沃斯峰会上,二十国集团在诸多领域展示了领导能力,包括恢复财政可持续性、金融和税收改革、反腐败、发展、能源、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等。我们开始同二十国集团之外的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以缩小发展差距并消除贫困。在圣彼得堡峰会上,我们强调在确保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恢复强劲和包容性的增长和就业,促进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投资融资,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在贸易、发展、打击逃税、改变允许国际避税、税基侵蚀和利益转移的规则方面作出坚定承诺。
  
  世界经济因我们的行动而更有韧性。然而,经济复苏进程尚未完成。包括高失业在内的一些重要挑战仍有待全面应对。我们仍需努力,确保经济增长强劲、持续、包容和平衡。
  
  今天,我们依然坚信,基于市场规则、有效监管、包容性并辅以强有力国际机构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可持续增长与更加繁荣的基础。这需要二十国集团在有效协调政策基础上,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集体行动,共担责任。我们相信,繁荣应当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应当惠及今世后代男男女女和贫弱群体。
  
  通过二十国集团,我们重申共同致力于在以下领域开展行动:
  
  l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增长,创造就业;
  
  l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l继续减少内部和外部失衡,防止危机重演;
  
  l保持市场开放以促进贸易和投资;
  
  l推动建立基于规则的世界经济;
  
  l确保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和透明;
  
  l支持强大和更有代表性的国际机构;
  
  l促进政府开放和透明;
  
  l建设包容性、可持续、惠及各方的全球经济。
  
  二十国集团未来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仍是强有力的集体行动。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论坛,我们将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促进增长,处理好国内决定带来的任何外溢效应。我们将在以往进展的基础上,汇集各方努力,致力于确保经济复苏,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奠定基础。在金融危机爆发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继续将每个人的福祉置于增长议程的核心,必须把金融行业基础稳健,并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十国集团代表了世界经济总量的80%,我们需要肩负起对全世界人民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广泛接触,照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
  
  我们不会忽视自身行动的广泛影响,将同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劳工峰会、社会峰会、青年峰会及智库峰会加强联系,听取所有国际机构和国家的意见。
  
  我们将继续吸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微博]、经合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联合国[微博]、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有价值的分析和政策建议。
  
  回首过去,二十国集团成员协调行动避免了全球大衰退,彰显二十国集团作为危机管理机制的价值。展望未来,二十国集团将继往开来,继续在世界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达成应对新挑战的新共识,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尽管金融危机最严重阶段已经过去,我们致力于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决心一如既往。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