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华尔街日报:新兴市场可能被迫迎来加息潮

主题词:加息行业资讯 加息市场研究分析


华尔街日报:新兴市场可能被迫迎来加息潮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可能将普遍提高利率水平以遏制资金外流。资金大量流出可能将加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
  
  巴西和印尼于周三及周四分别上调该国基准利率0.5个百分点。土耳其在上周宣布上调隔夜拆借利率50个基点至7.75%。巴西央行进一步暗示未来可能继续加息。
  
  下图展示了印尼和巴西在过去两年内利率及物价水平走势
  
  华尔街日报:新兴市场可能被迫迎来加息潮
  
  包括印度、土耳其、南非和巴西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券、货币及证券市场在最近数周走势欠佳,原因在于投资者被美联储可能降低其每月债券购买规模的消息所吸引。
  
  美联储在过去五年施行的超级宽松(ultraeasy)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在过去,投资者对高收益率的追求推高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及股票市场,但现在潮流逆转。
  
  投资者尤其关注印度、土耳其和南非等依赖廉价外资发展经济的国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总裁AdamPosen说:“从那些国家流出的资金越多,那些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会越糟,会有更多的人担心无法取回他们的资金”。
  
  利率的提高可以帮助减少资金外流并使该国资产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有些国家因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提高利率有时也被用作对抗通货膨胀的手段。
  
  反之,利率过高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但部分国家较高的利率水平在当前并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经济研究公司资本经济(CapitalEconomy)在近期将印尼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5.5%上调至6%。
  
  此外,由于中国降低从世界各地购买生产原材料的规模,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努力避免本国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去年,巴西央行曾降息至历史低点并希望以此推进经济增长。由于1990年代巴西曾经历过物价上涨千倍的荒诞经济史并导致后来巴西人对通胀高度厌恶。截止到本周三,巴西央行已连续四次调高基准利率水平。
  
  巴西Itau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IlanGoldfajn说:“的确,我们需要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胀。但是,高利率同时也提高了商业投资风险。现在我们的年经济增长率低于2%”。
  
  尽管可能抑制经济增长,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均面临着提高利率的压力。
  
  五月以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已下跌五分之一。印度央行起初的应对措施是停止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六月和七月保持国家基准利率不变。当卢比继续贬值时,印度央行对出借给各商业银行的资金进行限制。
  
  投资者认为,升高的利率给印度带来了十年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在印度央行调整利率之后,印度债券销售一空。印度长、短期债券收益率均出现跃升。一些分析师认为,候任印度央行行长可能将继续大幅提高利率。
  
  南非的处境与印度类似。由于南非兰特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一年下跌近四分之一,南非政府希望制止该国货币继续下跌。
  
  
  南非的通货膨胀年折算率在7月达到6.3%,南非央行官员将在下月举行会议讨论利率问题。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南非正努力实现今年2%的经济增长预期,因此他们并不愿意提高利率。
  
  一些投资者担心当前状况可能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或其他类型的金融危机。但我们认为情况不至于如此糟糕。
  
  大多数新兴国家的货币现在允许自由浮动,因此央行不必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般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印尼、印度和巴西等国的政府债务水平并非特别之高且主要以当地货币进行计价。
  
  美银美林在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虽然(新型市场国家债券、货币、股票)遭遇大量抛售,但我们并不认为过去数月的遭遇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开始”。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