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民工被骗赴俄“打黑工” 海外务工提防黑中介

主题词:海外务工行业资讯 海外务工市场研究分析


民工被骗赴俄“打黑工” 海外务工提防黑中介

  伏天里的孝感市温度居高不下,孝南区广场街星火社区6个家庭的老人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的儿子、孙子或丈夫到俄罗斯打工,“莫名其妙”地成为“黑劳”,没有休息时间,拖欠工资,护照被扣押回不了家……民工们偷偷打电话到家里,让家人网上发帖求救。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有关部门干预下,目前这些民工的待遇有所好转。然而这些怀揣淘金梦的民工通过“黑中介”出境,给核查救助工作带来不小的难题,至今警方都无法摸清他们的签证和劳务合同状况,“黑中介”也未受到处罚。
  
  网上求救
  
  记者到发帖民工最集中的星火社区,民工家属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该去”。这个社区的10个工人同孝南区城郊其他几个村的15名工人一起,从孝感坐火车到黑龙江,再转飞机到克麦罗沃州。
  
  克麦罗沃州位于俄罗斯偏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带他们去的中介徐某说,到俄罗斯打工轻松,每月能拿1万元,吃得又好,孩子们听了信以为真,跟村里其他人一起去了。”张子玉说。
  
  张子玉家有4人参加这次的“淘金”队伍,最先去俄罗斯的是小儿子和儿媳。他们给家里打电话说工地上条件还可以,大儿子和孙子接着去了。可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待遇跟徐某先前承诺的不一样。
  
  张子玉说:“原来说好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变成一天要出工13个小时。每天除了做工,就是睡觉,吃的只有土豆和青菜。”
  
  这样的日子民工们坚持了1个多月。1个月后没发工资迹象,他们急了,联合起来罢了2天工,这才发了工资,但只有几千元。
  
  又过了一个多月,一切照旧,而且罢工也不管用了。因为讨要工资,民工们甚至遭到用工方的威胁,证件被扣押,想回国也回不了。
  
  7月6日,他们得知相邻的工地几十名黑龙江工人,由于条件差罢工被工程方威胁……他们更怕了,于是向家人求救。
  
  “打工者在俄罗斯害怕,亲人在家里着急”。民工祝小兴的妻子王秀玲说,家属们不知该怎么办。
  
  家属说,他们是第一次出国打工,对政策法规都不了解。当时徐某承诺收取每人2000元中介费,出国所需的护照、签证、用工合同都由他统一代办。
  
  “找不到求助的地方,我们只能在网上发帖,呼吁家乡政府帮助孝感民工安全回国。”张子玉说。
  
  打工非法
  
  据孝感市警方调查,已查实有3位民工是通过旅游签证去的俄罗斯。旅游签证1次入境最多只能15天,不能务工。此次出国的民工很大一部分可以确定是非法务工。
  
  面对居民非法出境打工,地方职能部门感到异常棘手。
  
  “还无法掌握全部求救民工的签证和劳务合同具体状况。”孝南区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孙冰说,俄罗斯开放免签证“个人游”之后,除了护照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出国签证、劳务合同等其他手续在外省也可以办理,当地“至今都没法弄清楚这些人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出境的”。
  
  “我们打算联合市局和外事侨办组队到黑龙江调查,俄罗斯那边的情况,只能依靠有关部门了。”孙冰说。
  
  孝感市商务局副局长左明新说,现查明要求回国的25人没有备案过,属于私自出境打工,在外遇到困难,商务部门也没办法,因为商务部门只对正规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以下简称“外经公司”)有执法权,而且那名黑中介还在俄罗斯。
  
  他说,每个国家对签证、务工的法规不一样。发达国家对外国务工人员的管理相对严格,俄罗斯较宽松,我国居民去俄罗斯旅游是落地签证,一些人借此留在当地打工,出了事家里都没法联系。
  
  改进管理
  
  据家属介绍,地方上报至外交部后,在有关部门协调下,孝感民工的待遇有所改善,也陆续发放了拖欠的薪资。目前民工们愿意留在俄罗斯继续打工,等今年11月工程按期完工后回国。
  
  孝感市商务局副局长左明新说,孝感民工的这次经历可以说对他们、对相关部门都是一次教训。在打击黑中介同时,今后将加大对出国务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他说,出国务工一定要找正规的外经公司,这些公司在国家商务部和湖北省外派劳务平台上有备案,并缴纳不低于300万元的风险处置备用金。出国打工,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索赔有保障。
  
  从个人出国务工流程看,首次出国前办理出国护照后,应注册登录劳务服务系统平台填写个人信息,通过这个平台与外经公司达成用工意向,再由外经公司拿着证件资料去商务局备案。
  
  左明新说:“合法途径出国务工人员信息完备,要是遇到困难,维权方便得多。”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