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爆料:进口药营销回扣可达50%

主题词:医药行业资讯 医药市场研究分析


爆料:进口药营销回扣可达50%

  “高回扣”“抗生素”“可替代”,这是外资药企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大肆“攻城略地”的不二法门。近日,一位常年在珠三角一带从事抗生素销售的经销商卫辉(化名),向记者坦陈了跨国药企的“市场法则”。
  
  ——定价基准包含“营销回扣”,最高可达50%。卫辉告诉记者,外资药品定价的基准是按照产品出厂价/到岸价为基数,以中国周边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等的销售价格作为横向参照,再对照企业报表,确定相关的运营成本。
  
  不过,由于港口物流运输的透明度很高,同一种药物到岸价差距不大,这就意味着运营成本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成本包括税收、渠道流通成本、推广模式、盈利要求和营销成本。在营销成本中,自然包含着20%—30%的营销回扣,再加上推广模式中有“专营推广模式”的费用,也可以作为给予关系户的回扣,这样算来,最高的回扣甚至可以高达50%。
  
  ——可替代品回扣价格高。“不可替代”的单一药品回扣寥寥可数,“可替代品”既要“拼关系”更要“拼回扣”。一般来说,治疗肿瘤癌症的药物多为“不可替代”的单一药品,这些药品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使用人群有限,回扣的点数自然很小。抗生素类药物则大部分为“可替代品”,此类药品不是专利保护已经过期,就是将近过期,生产制造比较成熟,可替代性极强。这类药品仅营销回扣就可以高达50%,加上其他邀请医生出国培训等开销,用来支付回扣的资金总额甚至高达70%。
  
  ——慢性药“细水长流”同样高利润。心脑血管类的慢性病药,一方面只要纳入医保序列,就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另一方面这类患者基数大,尽管回扣点数高,但长年累月下来,药企回报甚至要高于肿瘤类药物。
  
  据2012年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调脂药物在中国处方药市场销售已达到41亿元。近五年来,降血脂药物的销售额增长达28%,降脂药物的零售价格同期增长为5%。其中降血脂的头号重磅药物阿托伐他汀,每盒7粒,总价70元,回扣10-15元左右。一个病人每月大概需花费300元,每月每位病人支付的回扣就超过70元,全年在中国销售超过10亿元,这意味着回扣也超过2.5亿元。
  
  ——外资“高回扣”“低风险”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上的“潜规则”,通过“高回扣”“学位贿赂”“性贿赂”的手段,很快就会走到尽头。如果国内药企抓住机遇,加快研发投入力度,就能形成强大的替代优势。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